从出土文物看海昏侯刘贺:一个大写加粗的城会玩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6-03-22 10:36:36

  刘贺也许是个会吃会玩、懂音乐、好古董、有文化的文雅之士

  发掘领队杨军,是一位具有多年田野发掘经验的考古工作者。他198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考古系,从事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20多年。2002年,他主持发掘的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获2002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和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三等奖。

  杨军认为:真实的海昏侯刘贺,可能并不像史书里记载的那样猥琐,从陪葬的生前遗物推断,他的爱好较多,素质比较高,很可能是个文雅之士。

  海昏侯刘贺墓葬中除了出土有大量的粮食以外,墓葬的整个东藏椁就是一个大厨房,全部的出土文物都与吃有关。在发现的厨具中,有一种小口的火锅,附属有小炭盘。另一种厨具“染炉”,其实就是铜耳杯下面有加热的火炉,作用是把酱料放到染炉上的杯子里温热。两相配合,火锅里煮好的肉放在染炉蘸酱再吃。海昏侯刘贺的用餐方式是分餐制,每人面前有个案几,各自坐在专用的席子上,席子四角还有精致的席镇,可以很惬意地享用可口的食物。

  除了好吃,海昏侯刘贺还能喝到很好的蒸馏酒。墓葬中出土了一个圆形桶状青铜“蒸馏器”,里面还有类似芋头的残留物。在“蒸馏器”下面,是一个带三个环形耳的圆形釜,向上的特制接口,承接从上面流下来的白酒,在达到一定量后,可以从三个耳朵中穿绳子,把蒸馏好的白酒运走享用。

  在吃喝的同时,海昏侯刘贺还喜欢享受美妙的音乐。他的墓葬里出土了编钟——其中钮钟14件,甬钟10件。整套钮钟共14枚,出土时排列顺序清晰,从大到小标有序号,音阶则由低转高。而10件甬钟,显然是在五音基础上,高音低音都有了延伸。还有一组铁制的空心编磬,有十多件,极为少见。另外,墓中还出土了琴、瑟(其中的一把大瑟长2.1米)、排箫等管弦乐器和吹奏乐器,更有伎乐木俑20多件。可以想象,当琴瑟管弦齐鸣,中间夹杂编钟、编磬等清脆有力的金属音时,是多么的美妙。此时的海昏侯刘贺,在尽享美食、美酒的同时,也许能有难得的笑容。

  海昏侯刘贺喜爱古董。墓中出土有周代的青铜器,比如青铜提梁卣和青铜缶,这两件花纹繁缛的精美铜器,铸造工艺十分精美,非常有可能是皇室刘家的传世之宝。

  海昏侯刘贺有文化,能读书,而且非常有可能写得一手好字。在海昏侯刘贺墓中的文书档案库中,还出土了两方砚台,经过化验,里面全是墨粒。可以肯定,这两方砚台是海昏侯生前使用过的。砚台保存完整,呈长方形,刻有桃花图案,制作精美。杨军认为“海昏侯生前受过良好教育,喜好舞文弄墨。” 墓中有“南海海昏侯臣贺昧死再拜皇帝陛下”字样的奏牍副本出土,更叫人遐想到海昏侯刘贺书法的精妙。汉代,儒家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海昏侯刘贺对他的山东老乡孔子十分崇拜,墓中出土有巨大的孔子像,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孔子像。孔夫子居中,旁边还有他的几个弟子颜回、子贡、子路等人,他将孔子画于屏风,念念在心并极力效仿。此外,在大量的简牍、木牍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论语》《诗经》《周易》等文献。

  海昏侯刘贺的整个墓葬,功能分布清晰。在摆放时,根据各种器物的不同形状进行规划,充分利用空间,储存量大,又显得井井有条。从而使得整个墓葬规制,既不超出侯的标准,但又埋葬得富丽堂皇。在墓葬中还出土了大量用于收纳的漆器盒子和箱子,制作工艺十分精美。比如用来放置马蹄金和麟趾金的漆盒,四周整齐规制。在漆盒中间,麟趾金两个一组,斜角对称安放,四周则填满了马蹄金。我们可以大胆推测,海昏侯刘贺,生活一定极为讲究,喜爱干净整齐,具有一定的空间规划和收纳水准。

  有人说过:“吾心归处是吾乡。”想必海昏侯刘贺也是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来南昌的。中国古代,称湖为“海”。在海昏侯刘贺的墓中,出土有一枚大印,上面只有一个大大的字样“海”,这似乎表明,海昏侯刘贺似乎很安心偏居在鄱阳湖一带。但是,从再也无法献出的酎金上的文字可以看出,海昏侯刘贺对于政治地位的恢复和自己的复出,一直存有余念,往昔的岁月被深深铭刻在其内心深处,受监控的残酷现实又必须接受。其内心的痛楚,一定难以释怀。传说,海昏侯刘贺,曾到鄱阳湖边,隔湖北望。隐隐思乡情,又有几人知,对于这个悲剧人物来说,故乡和过去的岁月也许只能萦绕在他的梦中,而“海”的那边,是他永远回不去的故乡……本版供图/王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