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6日,在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小营村,57岁瘦小的留守老人范玉兰和5岁的外孙女一起种地。魏建顺/东方IC
2015年4月28日,“养儿防老,老有所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伴随我国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每年约有2.4亿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留守老人”现象成为时下中国一道无法抹灭的时代痕迹和烙印。 农业“生产员”、孙子孙女“保育员”、家庭“守护员”是大多数留守老人在农村坚守中所扮演的三种角色。
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红庙乡朝固村,已经瘫痪了两年近70岁的孙大爷告诉记者:由于两个儿子感觉在农村种地收入少致富慢的缘故,常年在外打工挣钱生活,而家里的20余亩地的春耕秋收以及照料自己的任务全部落到了骨瘦如柴的老伴儿肩上,虽然孩子们时而给他和老伴儿邮寄点生活费回来,但每次看到看伴儿拖着满身泥巴从田地里回来时极度疲劳的神态,他都感到有一种莫名的悲壮。 压力大、抗风险能力弱、精神孤独、渴望亲情等待现象是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显著特点。
在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小营村,60多岁的肖大爷长年累月在大山深处一顶塑料布搭建的简易帐篷里生活,没有电视,没有同伴,远离村落,有的是无尽的寂寞和无穷的山石。他告诉记者:内心孤独时,他就听听收音机,有时候遇到上山种地的村民,感觉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嗑。 近日,记者从河北一马平川的农村到辽西朝阳山峦叠加的丘陵农村,用镜头拍摄了一组农村留守老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希望此组图片可以让那些常年飘落在繁华都市的人们想起远方故乡的父亲母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