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留下来”是老百姓对我们的最高褒奖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我省驻村干部捧出真心帮扶群众赢得信赖,许多人服务期满后,村民真情挽留。驻村干部们说—
“留下来”,是老百姓对我们的最高褒奖
驻村干部朱强为困难群众送米。
开篇语
同步小康驻村,是贵州着眼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部署要求,把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与推动农村跨越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两年多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广受关注的特色工作品牌。
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深入阐释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对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到基层的重大意义,生动展现该项工作在推进扶贫开发、促进和谐稳定、密切血肉联系、培养锻炼干部等方面的重大作用,敬请关注。
4月8日,记者在盘县柏果镇柏果村见到驻村干部何大文时,他正与村民代表们围坐在村委会办公室里,研究村子发展的长远规划,准备给柏果村的发展“加一把火”。
自2013年2月主动报名申请驻村以来,六盘水市环保局驻村干部何大文在柏果村已干了足足两年。今年年初,即将任满的何大文放不下乡亲们的期盼和信任,又主动请缨,开始了第三载驻村帮扶工作的新征程。选择留下,他的答案很实在,“农村奔小康不容易,就是要和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才能干出新变化,才能对得起乡亲们的信任。”
今年,我省选派5.7万余人、组建1.1万余个同步小康工作组,再次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像何大文一样,继续选择坚守在农村一线,继续带着村民脱贫致富的驻村干部还有很多。
留下来,既是村民对驻村干部的最高褒奖,更是驻村干部对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主动回应。
用脚步丈量民意、用心灵倾听民声。驻村干部千方百计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用饱含真情的一个个脚印,慢慢“驻”进了村民的心里。老百姓说,懂乡音、解乡情、亲乡邻的干部留在我们身边,心里踏实多了。
留下来,这里有难忘的“乡愁”
连续两年的驻村工作中,何大文早已将柏果村当作了第二故乡,视群众为亲人。说起“我们村”,亲切而自然。
“交通闭塞、信息闭塞,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何大文回忆起初到柏果村时的感受,至今仍很感慨。
为了摸透村情民情,尽快打开工作局面,他挨家挨户走访,与村民坐在一起拉家常,田间地头,家里路上,哪里方便哪里谈。渐渐地,与乡亲们熟悉了起来,大家都愿意和他说些掏心窝子的话。一个多月下来,他走访了全村22个村民组、1357户村民,3个笔记本记满了群众的心声,更加清晰地掌握了村情,也找到了发展路径。
柏果村位于小城镇中心区,紧邻黔桂发电厂、天能公司等大型企业,区位优势好。何大文动员村民们筹资320余万元,在村里建起了120多亩的杨梅园、200多亩的红梨园,并相继在周边开起了农家乐,有效增加了村民收入。他还帮助争取小微企业创业支持,带着乡亲们在村里相继建起纯净水加工厂、面条加工厂、豆制品加工厂,掀起了创业热潮。他也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奔小康的“引路人”。
“谢谢你,大文,你不仅是我们的领导、朋友,更是我们的亲人、恩人”看着村民们发来的饱含真情的祝福短信,何大文觉得,两年的驻村工作,值!
“脚下黏有多少泥土,心底就沉淀多少真情。”毕节市安监局驻村工作组组长万宽广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2011年以来,从黔西县铁石乡到金沙县新化乡,转至威宁自治县海拉乡,再到赫章县结构乡,万宽广几乎跑遍了大半个毕节。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员们脱下西装换“农装”,不怕脏苦劳累,遇见重活帮一把,遇到纠纷动动嘴,遇到小事跑跑腿,遇到疾病买买药,认认真真为老百姓办好事、实事。4年来,共走访群众1109户5012人次,为老百姓解决矛盾纠纷和热点难点问题42件,和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
留下来,这里有广阔的舞台
人生地不熟,怎样打开工作局面?驻村干部该怎么干,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
在盘县乐民镇麻玉岗村,驻村干部朱强把打通交通闭塞这个“肠梗阻”当作突破口,多方奔波,筹集资金,完成了14.6公里的通村公路建设。他又向自己“娘家”——盘县农业局争取到20万元资金,硬化进村公路1公里,彻底打通了麻玉岗村与外界连接的通道。
“他心肠好,办事实在,看得起我们农民!”提起朱强,村民李石金直竖大拇指。
为帮助村上发展,朱强借助身为农业科技特派员的优势,为麻玉岗村引进盘县红果泰祥园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起242亩茶叶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进天刺力公司、乐民献寿核桃育苗公司进驻,组建农业合作社和劳务输出公司,为麻玉岗村打通一条现代科技农业发展之路。
“我们的小康之路才开始启程,我们离不了魏哥。”今年春节前,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天柱县远口村138户村民代表,签字摁手印给团省委写信,联名挽留团省委驻村干部魏丕业。从2013年开始,魏丕业在远口村一驻就是两年。今年,面对乡亲们的真情挽留,他主动要求留下来再干一年。
针对远口村人多地少,300多个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实际,魏丕业在团省委的支持下,开展创业培训和专业种植、养殖实用技能培训,争取、协调、整合950万元项目资金,发动群众自筹资金200余万元,依山种养业、傍水做渔家,为村民们谋求了一条致富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以来,广大驻村干部不再依靠以往老旧的输血式扶贫模式,而是积极向群众传授技术,帮助农民掌握致富技能,充分发挥“催化剂”作用,带领基层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去年来,全省5.5万名驻村干部,组建1.1万个驻村工作组,从群众最急、最盼、影响最大的小康水、小康路、小康讯等方面入手,协调项目3.43万个,协调资金52.22亿元,解决困难问题23.38万个,办实事好事38.71万件……真正“驻”出感情,“帮”出实效。
留下来,这里有值得付出的事业
自2010年跟随党建扶贫工作队进驻紫云,并挂任水塘镇沙坝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以来,交通银行贵州省分行驻村干部叶凯开启了一段难舍的驻村情怀。
在村民眼里,叶凯是“最陌生的亲人”;在家人眼里,他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提起叶凯,毛力组的陈永尧深有感触。年过古稀的陈永尧,老伴是退伍老兵,中年丧子,儿媳改嫁,在叶凯的帮助下,他们一家享受到了政府的惠民政策。从此,“贵阳爷爷”成了村里留守和孤寡儿童对叶凯的亲切称呼。
光阴荏苒,叶凯在紫云驻村一晃就是五年,期间,单位领导多次找他谈话,让他回单位任职,他都婉拒了。在叶凯心里,始终放不下村子的发展,“帮助村里规划的项目还没有全部落地生根。我不想看到自己亲手规划和协调的项目成为半拉子工程,集贸市场、河道治理、村级概念规划……我都要把它做好,做到位,只有这样,哪怕我离开这里,我才能心安理得,才能放心。”今年,他打点行装开始了第六年的驻村征程。
今年年初,驻村干部胡娟任满即将离去。村民们按下红手印,挽留她继续在河桥村驻村,“小幺妹不能走,你协调的项目还没有实施完成”,“小幺妹不能走,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和你商量”,面对村民一声声诚恳的挽留,胡娟选择留下来,与村民共圆河桥的小康梦。
继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后,一批表现优秀、群众满意的驻村干部在基层一线磨砺锻炼中成长起来,得到提拔重用。今年,全省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帮扶力量继续增强。新的一年,在同步小康驻村的“集结令”下,他们将继续扎根基层,把脱贫致富的蓝图引到乡村的每个角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希望引到全省大地上。
短评
留下来,驻进群众心坎里
盘县柏果镇柏果村村民代表联名写信挽留驻村干部何大文。挽留信上,230多个鲜红手印满载着村民的期盼与信任,令人动容。何大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下,他说,为了乡亲们的信任,我要继续和大家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
不只是何大文,我省5.7万余名驻村干部中,有不少驻村干部在村里一呆就是好几年。他们的情感,他们的人生梦想,已经紧紧地与服务的群众融合在一起,与贵州同步小康的事业融合在一起。一位驻村干部说得好,留下来,是老百姓对我们驻村干部的最高褒奖。
心到才能真正接地气、心到才能真正有所为。我省驻村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想群众所想、苦群众所苦,在发展产业、化解矛盾、精准帮扶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啃下了小康路上的一个个“硬骨头”。
同步小康任重道远,同步小康志比金坚。没有什么,比水乳交融的真情更珍贵;没有什么,比干群一心更强大。
驻村干部的故事,沾满着泥土的芳香,饱含着对人民的深情。他们,是奋进贵州撕掉贫穷落后标签的最前沿力量;他们,是奋进贵州最可爱的群体。
不达目的不罢休、不到小康不回头,帮扶的接力棒一棒棒交接,优秀的党员干部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农村这个广阔天地,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和群众一起正在书写的,是后发赶超的贵州最动听感人的时代乐章。
热门推荐
更多>- 世界钢管舞锦标赛总决赛在北京举行 “新疆人的一天·伊犁”篇活动正式启动 山东聊城:大“战”水草 沪昆高铁贵州至湖南段联调联试成功(高清组图) 北京鸟巢附近一法拉利与兰博基尼隧道内飙车相撞 宜川:1700余名考生操场考试 随光照改变座位方向
- 探访云南“小人国” 南宁现 “屋坚强”立路中致道路无法修整 北京持续雾霾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4月4日—10日 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南京:超大性感“芭蒂娃娃”惊艳亮相
- 沈阳怪坡东北虎园东北虎一胎产5仔 福建全力处置古雷石化大火 小区建筑工地旁的“火山口” 广西17岁少年辍学打工救弟 河北献县发现一座反映唐代人富足生活的古墓 山东12岁男孩与精神病母亲被锁屋内8年 不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