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青年宁看“脑残剧”也不愿看“烧脑剧”?
尽管“烧脑剧”有诸多亮点,但调查显示,仅21.6%受访者经常看“烧脑剧”,42.2%受访者有时看,22.4%受访者偶尔看,13.8%受访者基本不看。
为什么有些青年宁愿看“脑残剧”,也不愿意看“烧脑剧”?43.5%的受访者认为是“烧脑剧”门槛高,知识储备不够会看不懂,35.2%的受访者表示平时生活工作太累了,不愿意动脑,30.8%受访者表示只想看画面,不关心电视剧内容。
“让大众按照兴趣选择电视剧,大部分人还是喜欢娱乐性强的。就像严肃资讯和八卦新闻,后者更容易引起关注。”《黄金档——温暖中国人心灵的40部电视剧》作者、电视剧研究者李星文认为,当下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大多数人把文艺作品当作快餐消费品,作为放松、娱乐、解压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工具。观众习惯不动脑子,看剧的时间也碎片化,拿着手机看视频,随时介入,随时跳出来,出去倒杯水、上个厕所回来一点儿不耽误。搞笑的、轻松的、情节不那么紧凑的电视剧,更能满足大众这方面的需求。
不过,“烧脑剧”不容易被一些观众接受,也有自身的原因。调查显示,26.5%的受访者指出有些“烧脑剧”故弄玄虚,26.1%的受访者认为有些“烧脑剧”主题过于沉重。
“严格意义上的‘烧脑剧’实在不可多得。”甄明告诉记者,有些披着悬疑外衣的电视剧,在开头给出一大堆悬念吊观众胃口,中间却不给线索,结尾更没有严密的、符合逻辑的情节和推理,主角突然跳出来说“其实我一开始就知道事情是怎样怎样”,让观众有种被愚弄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