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妈”的核心应是比拼教育理念
妈妈们自嘲着,总结了一个“时下当妈标准”——“下得了菜场,上得了课堂,做得了蛋糕,讲得了故事,教得了奥数,讲得了语法,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报,懂得了琴棋,会得了书画,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点,提得了行李,拍得了照片,想得出创意,搞得了活动,挣得了学费,付得了消费。最重要的是,扛得住情绪崩溃,熬得过岁月沧桑!”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无论是被动“拼”,还是主动“拼”,妈妈们“见贤思齐”的心态基本一致——“小时候,自己的妈不懂这些,如今我也生了女儿,就想在她长大之前,能尽自己全力为她多做些准备工作,让她的人生更好,更幸福,将来不留‘如果当初我妈知道就好了’的遗憾”。
正在备孕的文科专业毕业生孙晓蕾告诉记者,因为害怕自己的孩子将来偏科,正在研究《十万个为什么》《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等科普书“补课”,“孩子的好奇心,最能激发他的学习欲望和热情。我可不能因为自己知识面的缺陷,影响了对孩子的启蒙”。
此外,微博、微信还有各种论坛里,关于“如何培养优秀的孩子”的帖子,也是妈妈们自学、交流的来源之一。妈妈们看中的,除了知识、才艺等储备,孩子的外貌“养成”也不可或缺。
28岁的李莹是英语专业硕士生,她坚持每天用英语和刚上幼儿园的女儿对话,“不管她能不能懂,我觉得可以先培养语感,这样将来读小学肯定会有优势一些。”她还不时捏捏女儿的鼻梁,帮着修建睫毛,连睡姿也要求侧睡,理由是“网上说,亚洲国家的宝宝一般都是仰着睡,头容易睡平,面部也容易变成‘大饼脸’——我可不想让女儿在外貌上不自信啊!”
“‘拼妈’的核心应该是比拼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就是科学的家庭教育手段。”《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认为,“拼爹”指的是比拼权力和金钱,比如为孩子安排工作或办一些事情是贬义词。而“拼妈”则有关子女的教育和发展,有关子女的幸福感,因此是非常重要的。
她分析说,组织同学间的聚会,可以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但是,替孩子做手工作业并非必须,妈妈可以协助或启发孩子做手工作业,而不必出于要得到表扬的目的替孩子代劳。至于帮老师发表论文,这就又回到了“拼爹”的套路上,无非是凭借自己的权力来做事,想以此巴结老师,不利于孩子的培养,并不可取。
“在教育上,一个高学历的破坏者,其破坏性很可能比没学历的家长还大。”她分析说,有的妈妈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从而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有人知道“只要孩子一生幸福就可以了”,但做法往往是跟观点分离的。例如为了成绩、为了择校而剥夺了孩子的自主选择,不给孩子玩耍的时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