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富士康的内部生活:百亿税收下的“孤岛”
![]() |
蒋彩霞从工厂报刊亭取了一份报纸。(邹中频 摄) |
“到这之前我没上过大学。但富士康这当时有个培训班。我下班后就去上课学习,还取得了技术学位(职业资格)。”
孙现在是生产经理助理,有两个孩子,一个6岁,一个一岁半。她一天大概工作8小时,中午有一个半小时午餐休息。她一个月赚一万六千元,能够雇得起阿姨或保姆帮她带孩子。她在深圳安家。他丈夫也在富士康工作,他们在市区有一套房子。
孙坦言工作条件和薪资待遇并不总是这么好。但她说现代中国的快速变化就像催化剂,正在重塑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
她说:“我刚来时,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要加班,我们也很乐意加班。我们不知道有法律规定你不应该工作超过几个小时。我以前以为工作就是要勤奋。现在我认为除了勤奋工作还要快乐工作。”
蒋玩着她那部廉价的华为手机,她说尽管她每周组装上万部苹果手机,但现在她还一部都买不起。
“我家境不好,父母没有能力供我上大学,所以就来这打工了,”她说道。
蒋是普通农民的女儿,两年前来到富士康。她说:“我住在厂里的宿舍。”
她一天的生活是这样的:早晨7:15开会、分配工作。8点开始工作,中午有半小时午餐休息,原则上是下午6点下班。但是如果有大单子的话,她就得加班到晚上8点,有两个小时的加班费。
“我的基本工资是两千五一个月,”蒋说,“算上加班费,能拿到三千七到三千八。”
她很满意现在的工作和薪资,孙也一样。
孙说:“我们工厂并不是外界口中的‘血汗工厂’。”
(注: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