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类别才能更专业
收入待遇之外,让机关里的年轻人们最害怕的是一眼能看到头的发展空间。
有青年基层公务员在网络上发帖自白说:“六七年过去了,只有极个别同龄人年轻有为、善于沟通得到了提拔;也有些人能力平庸,但踏实工作,一心等待提拔;只有少数人决然离开,更多的人留下来消耗生命。”
“县镇的基层公务员混到科处级就不错了。”刘旭涛表示,这样的晋升速度确实有些缓慢。
此外,终日文件来文件去的生活也让年轻人在机关里的日子变得沉闷。
晋升无望,工作无趣,“毫无职业成就感”,一名公务员在网上这样总结道。
武汉大学政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系主任李和中表示,公务员发展存在天花板效应,大部分人到了一定的级别就难以继续上升。
李和中认为,把职务和级别分开是应对天花板效应的一项措施。即公务员按一定标准上升级别,级别决定薪水,同时级别与职务无关。据李和中介绍,这一做法在一些地区已经试行。
许耀桐比较了国外的公职人员制度后也表示:“国外公职人员一般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由选举任命。数量更多的是事务官,他们负责具体政策的执行,有专门的职级,根据工作年限和考核会累进职级。”
事实上,类似的划分在我国同样存在。2006年开始施行的《公务员法》把公务员职位类别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但此后,并没有出台不同类别的职级晋升的配套细则,这意味着公务员职位分类没有得到落实。
“在大学,很多教授拿的比系主任多就是这个道理。”刘旭涛表示,机关管理岗位仍然吸引了太多的人,“完善不同类别的公职人员的发展途径,公务员就不需要挤着去做领导,在自己的岗位上就能体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