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是‘听话加写报告’,社会关系是‘领导加同事’。人生却已步入而立之年,在那一刻,深深感觉到自己是loser。”这是一段在网络上盛传的公务员自白。
这番诉苦引起了不少青年基层公务员的共鸣,可随之而来的也有大批网友的质疑。这些苦水被看成是贪得无厌、不知满足的表现。更有甚者,公务员和贪腐被简单地画上了等号。
在不同群体的描述中,公务员的形象被各自推向极端。但不管在舆论的哪一头,这个职业看起来都不怎么正常。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让公务员回归正常呢?
福利并轨
“我收入低。”
“但你福利高啊!”
这样的对话不止一次出现在公务员与非公务员之间的对话中。福利高,隐形收入多似乎已经是公务员群体的标签。
这样的情况在2013年发生了变化,原因是中央八项规定。用一位受访青年基层公务员的话来说:“中央是八项规定,到了省里就是十项规定,到了市这一级,就是二十项规定了。”
层层加码的严令之下,中秋的月饼没了,过节费没了,年货礼包也没了。连过年的贺卡台历,也应中央纪委的要求一并没了踪影。
“过不下去了”,是2013年来不少基层公务员念叨最多的话。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认为,所谓的“过不下去”,是把过去潜在的问题显性化了。“政策收紧是要改变过去的恶习陋习。”许耀桐说,“公职人员本来就不应该有这么多的福利。”
在公务员享受的诸多特殊福利中,养老金双轨制是最被老百姓所诟病的。公务员的养老金替代率可以达到80%(指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与工作工资的比例——记者注),高于一般退休群体。
除了不公平的质疑,养老金的双轨制还有制约公务员流动的嫌疑。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刘旭涛说,公务员的养老金由财政支出,辞职以后不能“跟人走”。这意味着,一旦辞职,公务员所放弃的是多年来养老金的积累,这也让不少体制内的人对辞职下海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