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民退耕还林后失去土地 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

作者:白杰戈 葛修远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3-12-31 16:36:43

以往庄稼收成不好,只能出去谋生。以后如果没有了土地,也要寻找其他生计。开在全国各地的“青海化隆牛肉面”,最早的一家,老板就是阿什努乡的人。如今,全国有538家化隆牛肉面馆是阿什努人开的,平均每家年收入10-15万元,占到全乡经济收入的50%以上,被称作“拉面经济”。但是它除了带来谋生的钱,也带走村子里的少年,一些人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离开家乡:

马吉荣:我们的拉面经济,拉动了经济,但是有时候教育这方面,九年义务教育没完成,到了五年级下去开饭馆。因为一个月自己跑堂就能挣三、四千块钱,还是金钱利益,为了那点钱,放弃念书。

未来的几年里,这个状况也许会有改观。阿什努乡党委书记马吉荣说,退耕之后,计划种上经济林木,比如枸杞,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一部分就业。至于就在眼前的2014年,他还是要先管好作为支柱的“拉面经济”,并且开始计划两个退耕还林试点村的搬迁方案。这只是十年的一个起点,明年的今天,我们再来看阿什努乡2014年的变化。

中国之声观察员赵九骁作出点评和分析:

赵九骁:阿什努乡海拔2900米,气侯干旱又没有河流,也没有灌溉系统,表面看起来山清水秀,如果要真的实现脱贫致富,最好的方法就是生态移民。在未来的十年里,这两个村首先进行整体搬迁,剩下来实际上我们更多的会在想在未来十年里,他们在面对生态移民的时候到底怎么样做,能够让我们这些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们,这些曾经依靠土地的农民们,曾经离土不离乡有着深厚情节的农民们,能够摆脱他们的纠结,让他们能够迁得出、稳得下,最关键的是能够富得起来。

在记者采访中,农民对于土地的依恋是天生的,他们甚至看到当自己的子女从外面打工回到家乡以后,在种地的时候拍拍身上的泥土,而且他们也愿意在未来搬迁房的设计当中更愿意参照他们自己的意愿。比如他们更喜欢一个有院子的房子,我更多想到在前几年在采访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很多内陆地区他们在推行农民进城的时候,往往不太注重农民本身的自愿,也不考虑农民本身的想法,人为的盖起了一些整齐划一的居民楼,农民一般会选择一楼,为什么会选择一楼,因为一楼至少还有一个小院子,还可以养猪、养鸡甚至还可以恢复他原来种一小小块菜地的一些美好的愿望。

所以我们在想,在生态移民也好,农民市民化的过程中,首先第一个原则是自愿,在我们看来这种移民的搬迁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去征土地盖房子,农民虽然上了楼,进到一个整齐划一的条件比较好一个新村当中之后,如果没有医疗,没有学校,甚至没有相应的一些就业岗位,就像我们报道中那几位马姓的老人他们所担忧的,孩子们还是会出外打工,也许还会把他们最为倚重的牛肉面开到全国各地。而那些上到初中就辍学的孩子,也可能为几千块钱而放弃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些机会。

在生态移民的过程中,也许更多的应该考虑到他们在城镇化各方面的一些配套,比如像教育、卫生、医疗、这些生活条件、生产条件包括未来产业发展的计划都应该有一个笼统的一些规划,而不是让他们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一个形象工程,而不仅仅是把他们从土地上迁走,而不管他们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大的方向。所以十年后,也许在明年、也许在后年就有可能离土离乡的这些村民们,我们在也许会有更多的一些方法去摆脱他们离土、离乡的一些纠结,让他们在未来的土地上,在新家上活的更加的自在,也生活的更加有未来,有希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