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江北区,张充夫老人抚摸着老伴蔺宗华的雕像。
张充夫和蔺宗华的金婚婚纱照。
抚摸着妻子照片,84岁的志愿军老兵张充夫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突然他抬头问记者,“你看那雕像,像她吗?”22日,张充夫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取回妻子的雕像,妻子去世14个月来,他为她撰写纪念册,每天翻看她的照片,有时会梦回残酷的战场,他紧紧牵着她行军……他用尽一切方法来记住她的存在。昨日,谈起亡妻,张充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我的余生,就是用来怀念她。”
邂逅:留下美好印象
1947年春天,重庆的立信会计学校开学,18岁的张充夫在巴县同乡迎新会上邂逅了还是新生的蔺宗华,“她那种富有青春活力淳朴的少女美,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即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张充夫回忆起那天的场景,也忍不住嘴角微微上扬。
当时的张充夫是学校社团社长,篮球队队长,也是校运动会110米跨栏和撑杆跳高第一名,蔺宗华则是公认的校花,身边追求者不少。与蔺宗华认识熟悉后,张充夫寄出第一封恋爱信,并收到了回应。
1949年底,重庆刚解放,大批大中专学生报考参军,蔺宗华就在其中。“当时我已从学校毕业半年了,得知消息,第二天就去部队上报名。”参军后,张充夫和蔺宗华被分在不同的营地,相距较远,“但我们保持每周都有书信往来。”
在朝鲜战场上牵手
部队北上后被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蔺宗华和张充夫随后成为后勤财务科同事,随部队渡清川江。零下十多度的江面上结着冰,水深齐腰,美军飞机盘旋在夜空,不时投掷照明弹。志愿军们手拉着手,准备淌过江去。“我不顾一切地从队伍中间跑到宗华的位置,紧紧抓住她的手。”越走越深,江水寒冷刺骨,但从手中传到身上的那股热流,让张充夫一点不觉得寒冷。上岸后,他才万般不舍地松开蔺宗华的手。
“就是那一次的牵手,让我们走过了64年的春秋。”抚摸着妻子的照片,眼泪淌进张充夫脸上的皱纹。
“我们一辈子感情都很好”
1954年,部队从朝鲜回国,首长主动提出让张充夫与蔺宗华结婚,婚期定在9月28日。
“我们当时什么也没有,甚至婚房都是找百姓借的。”婚礼在部队饭堂举行,领导买了水果糖,“大伙坐在一起吃糖聊天,就算把婚事给办了。”
但张充夫一直觉得亏欠妻子,直到2010年,民政部、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了第五届中国(重庆)老年产业博览会,主办方向社会征集了20对金婚夫妇出席盛典,张充夫这才带着老伴走上红毯,拍了一组婚纱照。
“我们这一辈子感情都很好,偶有分歧也不会过夜。”张充夫说,他从部队退休后,常在家作书画,妻子则爱养花草,两人几乎每年都会出去旅游一次。直到现在,张充夫时不时地还会把外出旅游的录像翻出来看看,“她好像一天都没离开过。”
“我只想躺在你怀里”
2007年,蔺宗华被查出肝癌初期,去年7月,蔺宗华癌细胞扩散住进医院,张充夫每天守在妻子身边。住院期间,蔺宗华被下达了四次病危通知,在第三次时,她有了轻生念头,想拔掉输氧管。“当时我对宗华说:‘你投降了?朝鲜战场上你都过来了,咬咬牙,挺得过去的。’”听完,妻子说:“我只想躺在你怀里。”“这句话,我们在前几年开玩笑时说过,如果哪个先死,就要躺在对方怀里死去。”张充夫说,在住院79天后,蔺宗华永远去了。
幕后
老兵夫妻爱情感人
师生免费塑造雕像
妻子去世最初几月,张充夫每天都沉浸在哀伤里,他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撰写了一本缅怀妻子的册子,里面记录了二人从结识到相伴的点滴,“我还会写第二本,第三本,第四本……我的余生,就是用来怀念她。”张充夫说。
今年5月,张充夫准备给妻子塑尊雕像,写信求助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直到7月,张充夫才收到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陈刚回信。“我平时很少看信箱,所以看到老人的信已隔了一段时间。但我瞬间被他们那种相濡以沫的爱情深深打动了,于是我立马就和老人联系,答应为他的亡妻塑造雕像,并由我们学院承担所有费用。”陈刚带着3名研究生,历时两个多月,11月22日,陈刚将30多厘米高的塑像交到张充夫手里。雕像背景由茂密的青松构成,蔺宗华身着立领的旗袍,身上还戴着3个纪念章,微笑望着前方。张充夫细细地抚摸着雕像,喃喃自语:“做得很像,很像,太感谢他们了。”
编辑 黄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