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独龙族文面女仅剩28人 文面习俗独特而神秘

作者:胡洪江 杨文明 来源:人民日报
2013-11-11 10:59:05

文面习俗独特而神秘

“文面女的图片和影像资料都太少,口述历史记录的工作几乎没有开展”

看着老伴儿脸上的花纹,年逾九旬的木生张老人用独龙语一个劲儿地对记者说着什么。当地人用汉语翻译过来,原来是“好看!好看!”的意思。

木生张和老伴儿丙秀芳住在独龙江乡孔当村委会丙当村民小组的一座大山上,古旧的木棱房外墙上挂着好几只牛头。

丙秀芳老人今年也已80多岁,可她还清楚地记得,大约15岁时,表姐给她文面的场景:先将干树皮放在铁锅下烧,然后把熏在锅底的烟灰刮下来,调上水。用削尖的树枝蘸上锅烟水,在脸上描好纹形,然后沿纹路敲击树枝,刺成一行行针眼。每刺一下,立马将渗出的血水擦去,敷上用锅烟灰和植物叶汁拌成的黑汁。等创口的痂脱落,脸上便留下了青蓝色的花纹,再也擦洗不掉。

“刺的时候特别疼,刺完脸还会肿起来。可是妈妈和大姐都文了,我心想那也文吧。”丙秀芳有些害羞地说,“现在老了,无所谓好不好看了。”

独龙族女性文面的历史有多久,现在没有定论。有专家考证,《新唐书·南蛮传》中所写的“有文面濮,俗镂面……”指的就是独龙族。

同样没有定论的是,独龙族女性为何要文面?据记者多方了解,目前主要说法有:一是根据不同的文面部位和图案,可以区分不同的氏族;二是怕被异族抢掠受辱,以毁容而避之;三是以文面为美,就像现代女性化妆一样。此外,还有图腾说、宗教说等,不一而足。

丰卫祥还提醒,文面女几乎都居住在独龙江上游,中下游很少见到妇女文面。

仍然在世的文面女被称为“独龙族活化石”。然而,年迈体弱正在困扰着她们。据当地人说,在世的文面女最老的已有100余岁,最小的也在60岁左右。

独龙江边防派出所军医李金徽经常为文面女体检,还专门建立了文面女健康电子档案。“虽然她们大多没有大病,但是痛风、风湿等疾病比较常见。加之年龄都比较大了,而独龙江的医疗条件有限,文面女们的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记者在独龙江乡采访时,当地人就说,有一位文面女重病在床,已不能接受采访;肯国芳、普仪太两位文面女都是80多岁,也正在生病。肯国芳老人说,她的背、眼睛都不太好。“前年还有38个文面女,到去年就只剩31个了,现在只有28个了。”李金徽说,每当有文面女的家人来派出所销户口,他就特别难过。

“每一位文面女的去世,对于独龙族文面文化都是一个损失。” 丰卫祥说,县里每年都为每位文面女发放1000元生活补助。而目前同样很有必要做的是,做好文面女相关文字、图像、音视频等档案资料的采集和整理。

丰卫祥说,出版一本关于文面女的画册在2010年10月就被列为贡山县政协的一项重点工作。目前,画册已收录66位文面女的图片资料,其中55位是丰卫祥亲自采集的。“争取明年一月能够出版。”丰卫祥坦言,关于文面女的图片和影像资料都太少,口述历史记录的工作几乎没有开展过。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独龙族学者李金明说,虽然零星发表过关于文面女的文章,也有人去拍摄,但总体而言,对于文面女的系统研究并不多。

当地人还特别提醒,文面只是一种习俗,外界必须尊重文面女,不能抱着歧视和猎奇的心理看待她们。对于年迈的文面女,应给予更多关爱,包括送医送药、提高生活补助等,让她们能够安享晚年。(本报记者胡洪江 杨文明摄影报道)

实习编辑 夏雪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