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撰文揭密中国墓葬:西周王陵至今未发现(图)

作者:刘俊勇 来源:大连日报
2013-11-07 14:57:40

B

生前聚族而居,死后合族而葬

现已发掘的西周墓葬制度基本上承袭商代。除大墓以外,绝大多数的墓仅有长方形的墓室,没有墓道,其规模因墓主人的身份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族葬制是西周诸侯国墓葬的一个重要特征。因西周实行的宗法制使得宗族关系强化,人们不仅生前聚族而居,就连死后也要合族而葬,这就形成了族葬墓地制度,即“公墓”和“邦墓”。

所谓公墓,是天子及其同姓的墓地,即“王之墓域”;所谓“邦墓”,是国中庶民的墓地。河南浚县辛村卫国墓地属于“公墓”,它以8座大型墓为主体,中、小型墓及车马坑散布其间,而且墓域没有打破现象。这大型墓是卫国侯及其夫人的墓葬,周围的中、小型墓则是卫国国君的宗族成员墓葬。这处墓地墓葬规模有大有小、墓位排列有尊卑贵贱之分的墓地就是诸侯国公室的“公墓”。

陕西长安沣西张家坡墓地,目前已公布发掘了756座西周墓葬。这些墓葬之间几乎没有相互打破关系,也就是说它们是同一时期的,由此可见这些数量众多的小型墓葬也是经过事先规划安排的。以4座大墓为中心分布的墓葬是井叔家族墓,是几个不同世代的井叔墓,而规模最大的那座可能就是第一代井叔的墓葬。井叔其人见于西周的青铜器铭文,其中的一位井叔,根据传世的曶鼎等青铜器铭文,可以推断是周懿王时期的重臣。根据目前的发掘情况,可以推断张家坡墓地埋葬的是西周一代居住在丰镐的井叔家族及等而下之的若干个家族的国人墓葬,也就是“邦墓”。

C

棺椁等级严格,天子九鼎八簋

据文献记载,周代的棺椁制度有严格的等级,即所谓“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有专家结合考古发现,认为“天子棺椁七重”应为“三椁四棺”,“诸侯五重”应为“二椁三棺”,“大夫三重’应为“一椁二棺”,“士再重”应为“一椁一棺”。考古发掘证明文献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

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簋与鼎搭配使用,与此相应,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在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发掘的虢国太子墓是两周之际的墓葬,随葬的就是七鼎。虢国国君季墓随葬的是七鼎六簋,与其身份相符。

西周的礼制有一个发展过程。西周早期这种制度并不完善,如近期发掘的湖北随州叶家山111号大墓出土青铜器共计19鼎12簋。这座大墓应是一座西周时期的曾侯墓,如按周礼规定,该墓只能随葬七鼎六簋。但这位曾侯死时列鼎制度尚未最终形成,还属草创时期。直到西周中期,礼仪制度才得以确立。春秋至战国早期,这种礼仪制度尚能得以维持。

1.周原遗址

2.上村岭虢国墓地虢季墓

3.上村岭虢国墓地虢季墓出土列鼎、列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