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勒索非法敛财 网络大谣假记者格祺伟落网记

来源:北京晚报
2013-10-22 15:23:22

像周江森这样不愿意对格祺伟妥协的人,只是少数。他说,格祺伟善于抓住并放大问题。

周江森:“这些人就是这么厉害,抓住一点点用放大镜无限放大。所以你今天不给他一笔宣传费的话,那明天我打个比方,你那个工地如果有小小的什么不规范,他可以故意放大,又搞到网上去。三年来我是深受其害。”

今年5月,时任衡阳市雁峰区地税局副局长张某某因为在初中毕业后就接班参加工作的历史,也被格祺伟抓到“把柄”,开价20万元。据张某某的岳父刘先生介绍:“要我们单独私下跟他见面,然后我代表我女婿去了。他见面的主要目的是敲诈勒索,开价20万元。不但这次要这么大的金额,而且以后每年的逢年过节,还要去拜访他、感谢他。我们没有答应他,我说我女婿有什么问题要由组织上处理。”

刘先生注意到,格祺伟很谨慎,连讨价还价,都是用手蘸水在桌子上写。刘先生:“他的手段之高明,他并不用语言来表达。他用手蘸着水在桌子上画:20啊、18啊、16啊,是这样来表述。”

专家释疑

网络恶霸为何能祸害一方?

如今,曾经的“社会名流”已身陷囹圄。在看守所内反思多日后,格祺伟痛哭流涕、深刻悔过:“直到双手戴上手铐,感受到沉重,才明白自己要为曾经无所顾忌的‘自由’承受现在的后果,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人们不禁要问,格祺伟为什么能在衡阳当地坐大成势,成为许多干部群众所称的“网络恶霸”、祸害一方?

衡阳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周学农认为:“格祺伟等人之所以连连得手,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利用了当前网络管理中的漏洞,发现自己发布了不实信息也没人管,胆子越来越大;二是充分利用了人们息事宁人的心理,气焰越来越嚣张;三是利用了‘两高’司法解释出台之前法律上的模糊地带,大发其财。”

受害人周某的话代表了不少人的心态。他说,当时掏钱解决问题,主要是出于两种心理:一是网上负面舆情出来以后疲于应付,时间精力都耗不起,只能花钱消灾;二是广大网友没有渠道,也不会花时间精力辨别真伪,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有些网民不问真相就跟着起哄,实际上是在为炒作推波助澜,一旦形成某种印象或观点就很难扭转。

“我在网上发正面报道没人理我,报道负面新闻,反而立马就会与我联系。”格祺伟供述,自己在当地的名气起来以后,有人怕他,也有一些人主动过来“讨好”他,个别企业老板多次送上现金、烟酒,个别党政干部把他当成“座上宾”,无形中让他觉得自己“能量大”、是“社会名流”。

本报记者综合新华社、央视、央广等 D090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