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何以再次危及餐桌安全?——我国首例兽药非法添加“瘦肉精”案件透视

作者:史竞男、邹伟、方列 来源:新华网
2013-08-11 08:51:07

根据国家规定,兽药生产领域只允许按照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兽药配方成分生产,如果兽药所含成分、种类与相关国家标准不符,即属于假兽药。犯罪嫌疑人、该厂技术总监周某某交代,为了增强药品疗效,保证市场占有率,他将国家禁止添加的盐酸氯丙那林加到了配方里。

“如果使用其他方法改进疗效,不仅工艺复杂,难度高,生产成本也要大大提高。”周某某说。

海盐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大队长邹云峰说,为了应对执法机关查处,犯罪嫌疑人常采取真假掉包、全力公关、销毁物证等手段逃避处罚,且这类违法犯罪链条长、环节多,发现难。

为了逃避管理部门的监管,海联公司还专门生产了一批合格产品,以应对检查。该公司浙江地区总代理王某说:海联公司含有“瘦肉精”成分的兽药批发价32元/盒,但可卖到50元/盒。应付检查时,将药品目录上打★号的药品放在药架上面,没打★号的药品必须下架放好,等检查好了之后才能上架。“后来我才知道,打★号的是合格品,而不打★号的是添加禁药的产品。”

周某某还交代:“我们是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如果真假药品一起生产,不告诉你违禁药品的种类,一般检测根本查不出来。”

检测覆盖难度大 治本之策需多方着力

“如果知道兽药里含有瘦肉精成分,肯定就不买了!”海盐县青莲寺村养猪户李根强等人气愤地说。

据了解,“瘦肉精”是一种非常廉价的物质,属于肾上腺素兴奋剂,人吃了含“瘦肉精”的肉类后,会出现心率增快、头晕恶心、肌肉震颤等症状,对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患者危害更大。

2011年初河南生猪“瘦肉精”案件曝光后,对部分地区的猪肉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猪肉价格下降、销量降低,小规模户和散养户出现了卖猪难问题。这不仅对养殖户造成了伤害,更加大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疑惑和忧虑。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由于我国生猪散养面积大,兽药行业监管存在薄弱环节、药品残留检测困难。

海盐县农业经济局畜牧局副局长李海虹介绍,他们是在对生猪进行抽检时查出问题兽药。“现在采用快速检测,主要查3个项目: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这是传统的最常见的三种‘瘦肉精’,但实际上‘瘦肉精’种类很多,目前国家规定的就有16种。目前其他种类的靠快速检测还查不出来,因为投入成本太大。”

检查手段相对落后,难免会出现漏网之鱼。李海虹建议,应该提高检验设备水平和检测强度,引进先进的设备充实基层检疫检验部门。

国家首席兽医官于康震认为,目前中国生猪产业中小养猪户散养现象普遍,管理难度大,监管还需进一步整合完善。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是提高猪肉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根本措施。

针对“瘦肉精”渗入兽药行业等新情况新问题,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深化“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食品犯罪特别是肉制品、乳制品等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继续延伸打击触角,坚持露头就打、源头治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