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自杀三天被发现 孤独寂寞成自杀原因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3-08-04 10:53:04

期待破解的难题

曾经在石柱县临溪镇工作过的刘小芸,2009年对农村“空巢老人”作过调研并发表了文章。

刘小芸发现,农村“空巢老人”特点之一是劳动强度增大。“劳动力去了城市,空巢老人又割舍不下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几亩田地。不少老人还要肩负教育抚养第三代的重任。”

此外空巢老人生活和疾病上缺乏照顾,精神上空虚。“儿女们经常给老人寄生活费用,也解决不了他们渴望儿子女儿孙子孙女们在身边的那种温馨感和幸福感。”刘小芸说,大多老人们只有等到过年时才可和子女团聚。

空巢老人还有安全上的隐患。“有些老人房屋简直就是危房,有的居住地方十分偏僻。一旦发生火灾、病危等事故,很难得到救援。”

刘小芸建议,为了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政府应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因地制宜出台相应的政策,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并建议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求子女切实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村(居)委做好监护、帮护工作等。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主任吴玉韶不久前介绍,2013年我国的空巢老人将突破1亿大关。石柱县2011年统计,该县的空巢老人数量为2.4万;重庆当地媒体去年报道,重庆市目前有农村空巢老人134万多。“重庆市空巢化平均已达50%以上,尤其是部分农村,空巢化已高达70%―90%。”

受访的村民们说,空巢老人不是一个两个,对于很多村子来说是普遍现象,如果老人可以做饭、活动,有低保、合作医疗和老龄补贴,有子女经济上的支持,生活上面问题不大,目前最关键的是两个问题:精神空虚和看病困难。

留在纸上的政策

事实上,重庆市在2012年曾出台《重庆市关爱空巢老人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快全市敬老院建设、加快社会举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加快村养老服务站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步伐,为空巢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等。

石柱县政府也在2012年6月下发过关爱空巢老人的实施方案,预计到2015年年底,全县建立20个村养老服务站和5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各村(居)委要建立空巢老人信息库和空巢老人联系制度,建立生活照料服务队,为生活不能自理或自理困难的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并解决各种急难问题……”

根据该方案,村里还将建立空巢老人精神关爱队,对他们给予精神慰藉。

记者在马鹿村采访,村委会人员表示没有专门组织对空巢老人进行服务。“如果这些措施和制度都建立起来了,向大兰又怎么会上吊4天才被发现?”一位村民说。

记者所采访的当地多个空巢老人说,邻居、亲戚都代替不了子女,村委会的人员也不可能每天陪伴所有空巢老人。老人既不能跟随子女在外漂泊打工,自己生活又有困难,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此外,很多空巢老人居住于深山中,交通不便、医疗条件差,自己出门去看病很困难,往往小病要扛,最后错失治疗时机。

对空巢老人问题的解决,村民并没有抱太大期望,“再过几十年,这个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因为村中留守的老人都去世了,年轻人都进城了,自然就没有空巢老人的问题了。”一位在石柱县做生意的马鹿村村民这样说。(李华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