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医魂:老中医欧阳恒戴着呼吸机给患者治病

来源:光明日报
2013-07-20 10:06:30

  4、“亲人应服从病人”

  欧阳恒住院后,每日早中晚老伴刘爱兰都要送饭过来。69岁的刘爱兰要做饭、整理家务、接送孙儿上下学。结婚51年,家务事从来没让欧阳恒操过心。一些大事,欧阳恒也未能“尽心”。

  1975年,欧阳恒去援非,一走就是两年多。

  刘爱兰父亲也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刘爱兰说:“我能理解医生,理解欧阳。”

  两个儿子曾经都想学医。大儿子欧阳京安考上湖南中医药大学。小儿子欧阳伟沙报考广东中医药大学差了两分。

  家里既是诊室又是病房。不上班时,有病人找到家里来,欧阳恒就在家里接诊;病人在医院熬药不方便,便到家里熬药。周末,欧阳恒骑着自行车跑到郊外为病人采摘草药。

  欧阳恒一直忙于工作,全家人没有一起出去玩过。欧阳京安曾提议,等欧阳恒退休了,就一起去广州旅游。这也是欧阳恒一直所期待的。

  现在有时间了,他身体却不行了。

  “医生告诉我:现在只要有风吹草动,他的病情就会加重。事实上现在要是不上呼吸机一两天就会昏迷,不上氧可能活不过一天。”刘爱兰用手抹去大颗的眼泪。

  欧阳恒谈家庭——

  对家里,不是没有愧疚。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对医生来说,亲人应服从病人。

  1966年,我大儿子出生,当时我正在乡下忙工作,初为人父却没有听见孩子第一声啼哭;1975年2月26日,我爱人待产生老二。那天我要上班,下班后才过去。后来她每次提到这事就会埋怨我几句。可是我要上班啊,病人排着队等着看病,怎么走得开?医生休假,病魔可不休假。

  也有心酸的时候。伟沙4个月大的时候我去援非,两年后回来,他不认识我。妻子带着他们两个去火车站接我。京安叫爸爸,小儿子扯着妈妈的衣服问:“我也可以跟着哥哥叫爸爸吗?”当时心就给揪住了。

  家庭能兼顾是最好的。如果纯粹为了赚钱而冷落妻子,是不应该的。但有些工作,像医生、警察、记者,该在岗位上时就得在岗位上,有需要时就得出现。还好,我的家人是我工作最坚强的后盾。

  在孩子教育上,我也没出多大力。他们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小儿子考大学差了两分,我在那边有熟人,老伴希望我打个招呼把他弄进去。我不愿意,我高兴的是伟沙也不愿意。人人都喊要公平,但往往自己就在行不公平之事,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关系网,一旦动用,对其他人是不是就不公平了呢?这个社会还是需要原则的。

  后来小儿子当上警察,靠自己的本事,挺好。大儿子在医院器材科工作,那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业界出了相关问题,他回来跟我讨论,表明心迹——不是自己的东西绝不碰,我也就放心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细胞都健康,这个社会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