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材市场乱象调查:权力插手 利益干预竞争

来源:新华网
2013-07-14 14:09:59

联手施压强买 坐享垄断分利

虽然教育部三令五申“严禁增删书目”,但很多地方教育部门依然我行我素,以指定版本或删减书目方式,实现对地方出版集团的保护。其中,较为普遍采用的是强制“租型”。

所谓“租型”,即教材原创单位将通过教育部审定通过的中小学教材定稿制作成胶片交给通常为省级出版集团或总社的租型单位,由其转手将胶片交给印刷厂印制教材,由新华书店发行。在这一链条上,租型单位、印刷厂、新华书店分别拿走教材总价格的约27%、42%和25%,剩给原创出版社只有约3%。

“假设一本教材定价10块钱,原创出版社仅剩3毛钱毛利润,根本不够支付教材维护、修订、培训费用,这无异于‘杀鸡取卵’。”北京一家出版社负责人说。

这种看起来并不公平的交易却是通过“强买”完成的。一些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部分地方强行规定外省市教材进入“领地”必须同意“租型”,否则不列入或撤下本省《教学用书目录》,或直接调换为接受租型的出版社教材。

一些出版社则以市场份额要占到50%左右作为“租型”合作的条件,而地方出版集团也往往以提供数百万元甚至千万元培训费的名义作为回报,从而结成了牢固的“利益同盟”。

此次海南更换采取“租型”的“人教版”教材,其唯一代理单位为海南凤凰新华教材出版发行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涉及教育行政部门、出版发行部门、出版社等多方面的利益分配,十分敏感,不方便多说,“怎么解释都会损害一方的经济利益。”

教育科学出版社一位部门负责人向记者坦言,行业里要求“租型”省份很多,背后是地方垄断利益保护,不利于教材质量的不断完善提高。而另一家知名出版社社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用“水很深”“水很混”来形容当前的教材市场。

“一些省级教育部门和当地出版集团沆瀣一气,出版集团和原创出版社结成利益联盟,频繁更换其他出版社的教材,可能会出现教师吃不准教材、教辅材料重新更换、影响教学质量的后果。”周安平说。

对此,一些中小学教师反映,个别教材出版商由于资金回笼困难,不愿或无力修订、完善教材,会使课改的初衷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