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为刷高就业率出招五花八门 “虚假繁荣”误导社会

来源:广州日报
2013-06-20 09:03:54

绝招

百元网购假就业协议

在最难就业季的刺激下,一些高校要求学生必须签订就业协议才能参加论文答辩,网上“代签就业协议”的业务也应运而生。

在淘宝网上搜索“代签就业协议”能搜索出100多个卖家。其中一名卖家告诉记者,今年代签就业协议的服务非常火爆,业务量是去年的两倍以上,今年至今已经为60多名应届毕业生提供了此类服务。代签一份就业协议,收费100元。而就业协议上所盖单位公章也是真的,而非“莫须有”的假公司。即便学校就业办打电话过来抽查,也能轻松应付过关。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就业率是教育部门对高校的一道“紧箍咒”,国家有明确规定,一些就业率达不到指标的专业,来年招生必须减少。一些专业甚至会因为学生就业率差而“消失”,一些老师的饭碗可能也无法保住。政策初衷原本是好的,这样可以让那些与社会需求脱节、就业难的专业“踩踩刹车”,减少或停止招生。

专家建议

就业率应由第三方发布

熊丙奇表示,当前,就业率已经成为一项“政绩工程”。对于高校而言,就业率不但关系到专业的生死,还事关学校的形象和招生;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就业率高低事关国家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否落实和地方“脸面”。在利益纠葛下,就业率弄虚作假,各种“假就业”就不足为奇了。

“假就业”本质上没有解决学生就业的问题,只会将就业难题暂时掩盖。就业率注水带来的“虚假繁荣”会误导社会对某些专业的需求,决策部门无法准确掌握社会对某一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可能会导致一些本该被“削减”的专业仍在苟延残喘,继续忽悠不懂行情的大学生。这样“注水”的就业率也会给国家制定就业政策和高校专业设置带来误导,会导致就业市场上供需信息严重偏差,导致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

他还表示,片面强调就业率会使得中国所有的大学都变成职业培训所,以就业为标准组织大学的教学,这会导致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严重下降,学生找工作更难。

为此,他建议必须改变就业率统计方式,应委托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来统计,避免学校急功近利“刷数据”。 文/本报记者肖欢欢 图/本报记者黄澄锋(除署名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