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公益”吹动两岸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04-26 10:01:52
分享

“微公益”吹动两岸

“微公益”吹动两岸

台湾老板的西安爱心餐厅

四川芦山发生7级大地震灾情传出后,港澳台各界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港澳台各界名人慷慨捐助、民间慈善机构也深入灾区。对同胞苦难的感同身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凝聚的爱心,成为大灾之后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救援伊始,两岸的普通人加入进来,捐款、捐物,守望灾区。地震后的灾区重建,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是一房一屋的重建还是走出痛失亲人阴影的心理重建,都需要更多普通人的加入。两岸间爱心传递和接力,使得“微公益”再度成为热点语汇。

“微公益”开启全民公益

“微公益”强调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 积少成多。不同于名人做公益、富人做公益,“微公益”被视为平民公益和草根公益。

近日,有网友在灾区记录下了感人的一幕:婴儿的母亲在地震中丧生,4个月大的婴儿已经两天没喝到奶。从成都赶来的志愿者听说后,立刻把婴儿抱来喂奶。志愿者哺乳的照片被网友偶遇抓拍,这位志愿者因此被称作“最美妈妈”。

试想,如果没有网友的偶遇,我们大概都不会知道还有这样一位“最美妈妈”。于是,想起了黄福荣——香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货车司机,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玉树地震中,他本来已经脱险,又返回孤儿院救出3名孤儿和1名教师,在余震中不幸牺牲。去世后,我们才知道,原来黄福荣从2002年起已经开始在内地做慈善。还有汶川地震一年后,一群仍驻守在那儿的台湾人。如果不是媒体的报道,我们大概也不会知道,正是这些志愿者一直在提供医疗服务和心理疏导。

不同于名人做公益、富人做公益,“微公益”被视为平民公益和草根公益。无论是“最美妈妈”、黄福荣或是坚守在汶川的台湾志愿者,他们显然都是一群普通人;而他们理解的公益,就是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积少成多。

“微公益”或许“微小”,却点燃了每个人心中对善和温暖的向往,也把爱和温暖传递给每一个有需要的人。因此,有学者表示,“微公益”开启了全民公益的时代。而当“微公益”跨越两岸、跨越海峡,同胞骨肉的守望相助更在瞬间闪耀光芒。

“待用咖啡”的两岸版本

“待用咖啡”起源于意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在那里,人们可以提前多买咖啡存在咖啡馆,让囊中羞涩的贫困者能够享受一杯温暖的咖啡。

“微公益”再度成为话题,有关“待用咖啡”的故事也在两岸热传。

近日,有媒体报道,台湾老板响应“微公益”,打造西安“待用快餐”爱心餐厅。

高先生今年50岁,台北人,在西安经营一家餐厅,特色是“卤肉饭”。高先生说,“待用快餐”就像“待用咖啡”,有来就餐的客人提前多买一两份饭,留给流浪汉、低保户等困难人群。“店里一份卤肉饭16元,顾客要买成待用餐的话,只需10元。”高先生每天拿出5份饭,4月13日推出“待用快餐”当天,就有客人加入预存。

也有台版“待用咖啡”。台湾新北市一间面摊的老板娘看到“待用咖啡”的故事,便仿效着提供“待用面”,让单亲儿童、拾荒者和独居老人食用。老板娘颜林荫在接受采访时说,有一名拾荒的阿婆经过面摊,被她请进店吃面,她告诉阿婆:“好心人已经付钱了,你放心吃吧!”“一碗面,却被视为珍宝,我自己都很感动!”如今,单是面摊附近就有5间店铺跟进,提供“待用蔬菜”和“待用晚餐”。

在香港,低收入、失业人士或是贫困人士,可以通过“食物银行”领取食物。“食物银行”有不少是慈善机构或是民间团体开办的。“食物银行”的食物接受商家捐赠,市民也可以直接捐赠。一块面包、一盒罐头、一片火腿,都可能成为贫困人家的一餐饭。

早在2011年的时候,在“海峡两岸年度汉字”的评选中,“微”字高票当选。主办方表示,“微”字受青睐,在于人们对“见微知著”的深切体会——一些微小的人、事、物,正改变着时代的进程,推进着社会的进步。“微公益”被视为是这样的力量。

“微公益”也须公开透明

微博的出现,极大降低了普通民众参与公益活动的成本。微博引发“微公益”的模式,成为一种全新的慈善方式。

西安高先生的“待用快餐”是响应了一则微博的呼吁。

在此次芦山赈灾中,微博“微公益”平台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微博成为民众参与捐助的高效、便捷通道。据统计,单是新浪微博搭建的“微公益”捐款平台,截止4月22日,震后57个小时,接收到的捐款额已超过1亿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微博用户的快速增长,“微公益”正以充满创意的方式凝聚来自普通个体的公益力量,捐款救灾、微博寻人、保护动物等等,微博引发“微公益”的模式,成为一种全新的慈善方式。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老师王少磊认为,利用网络发起公益项目能减少很多组织行动的成本,广泛影响他人对公共议题的关注,并增加参与感。

怎么做公益、做什么样的公益,也成为新兴命题。两岸连续3年举办了以“小公益、大行动”为主题的挑战赛,面向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18至30周岁的年轻人征集公益创意和想法。如何为面临生活压力的乡村青年艺术家搭建大众展示平台?如何解决两岸普遍面临的海滩污染问题?两岸青年人一齐把目光投向文化“微公益”和环保“微公益”。

“当然,微公益如果涉及到款项,也必须公开透明。除了通过微博晒收据外,目前,两岸都在开发和完善善款查询系统,捐款人可以通过输入手机号、姓名邮箱等查询捐款去向,做到最大限度的公正与透明。”王少磊进一步表示。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