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几个小时之内,“芦山”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地名,成为全中国最受关注的“热词”。大量人员、物资以惊人的速度向这里集结。这场举国动员的紧急救援,令人回想起5年前的汶川地震。诸多迹象表明,全社会都吸取了汶川的经验。
高效动员能力
仅仅在地震发生一分钟后,紧张有序的大救援启动了——
20日早8时3分,中国地震局发布自动地震速报信息;
8时30分,公安部启动一级响应机制;
13时,民政部向灾区发送3万顶救灾帐篷、5万床棉被和1万张折叠床;
21时,卫生部组建的第一支专家医疗队连夜赶赴灾区……
1小时内,在京的中国地震局、公安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交通部等救灾指挥系统各相关部门全部到位,通宵达旦展开一场远程指导救援的战斗。
除了政府部门,全社会都在极其短暂的时间里迅速动员起来了。上海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在地震发生后,仅用2小时完成了动员和集结。5辆应急救援车、48名医生、护士及后勤保障人员、4顶医学帐篷,以及包括破拆、搜索、搬运等救援设备,心肺复苏、外伤止血包扎等器械和药品,辅助检查仪器等全部准备完毕。这是去年末刚刚核准成立的16支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之一。
“这样的快速集结能力,在汶川地震时是很难做到的。”救援队队长李增春说,此次携带进入灾区的4顶医学帐篷可以迅速在灾区搭建起一座“移动医院”。这是根据汶川抗震救灾经验和上海世博会等大型国际活动的保障流程,最终形成的一套制度化救援规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