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为上计
避开高压 捂盘惜售
走为上计,多指遇到形势不利的情况就选择避开,从而保存实力。
与“迎难而上”的做法相比,面对严苛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更多的房地产项目选择避开政策,即“能躲则躲、能不卖就不卖”。
小王和女朋友最近在北京大兴区和房山区看了多个房地产项目,他们计划购买一套新房作为婚房。但除少数项目外,很多计划在本月开盘的项目都未能如期开盘。对于具体的开盘时间和价格,销售人员均不能给出确切答复。
“不仅如此,这些项目特牛,看房的人不多,但我们去了还是没人接待。好不容易问到一个销售员,还给报了一个很高的价格,一副‘爱买不买’的样子。”小王说,他们好像根本不着急卖房。
北京大兴区的某项目,原计划于今年3月开盘。为此,项目从去年底就开始蓄客。如今,供应规模仅有600套左右的项目,已经排到4000多号。购房者多次收到“延期开盘”的通知,但具体的开盘日期仍迟迟不能确定。
问题出现在预售环节。“一万八是我们的成本价,不可能低于这个价格来卖。”该项目相关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北京住建委给项目批的价格上限,恰恰定在了这个水平。
事实上,即便按照18000元/平方米的“保底价”来销售,仍比前期项目均价高出4000元/平方米左右,显然有悖于“后期项目报价不得明显高于项目前期成交价格”的调控规定。但与周边的二手房相比,这样的价格水平并不算高。
该企业内部人士透露,若在价格问题上僵持不下,不排除将项目开盘时间推迟到下半年的可能。为此,公司还计划向董事会拟定一份报告,说明情况。
在北京市场,这种不急于卖房的开发商大量存在。在近期的北京市春季房展会上,不仅本地参展项目的比例创新低,且多数参展的本地项目没有明确报价。
去年同期频频降价出货的房地产项目,为何如今不着急卖房?业内人士表示,与去年的资金链告急的状态不同,如今的多数房地产企业已不缺钱,“以价换量”的动力不足。
多数业内人士指出,“走为上”是房企应对调控政策最常用、也最消极的手段,也是造成市场短期供应大幅缩减的主因。“我们也没有办法。”某开发商表示,如今房企的土地、融资、人力等成本不断攀高,为保证利润,只能抬高报价。
业内人士认为,若限价政策继续存在,房屋供应就必然受到影响,长此以往,甚至会影响到整体供应形势和房价预期。不少开发商和专家认为,限价手段的行政色彩过于浓厚,会明显挫伤供应方的积极性,建议政府部门应将定价权还给市场,通过增加供应等手段来平抑房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