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跟随母亲摆摊知道找钱很难
刘杉渟的父亲刘俊祥说,1992年他在松藻煤矿担任井下钳工,女儿出生后,经济压力增加,没有工作的妻子在自家院坝前摆摊卖早点。“我们都是苦过来的,所以渟渟在一两岁时,我们时常在她耳边教育她要节约。”
刘俊祥说,妻子每天早晨5时40分就会准时出门摆摊,女儿也会跟着他们在早餐摊前帮忙。“我经常让她看父母怎么做生意。”刘俊祥说,“做包子需要许多工序,每个包子才赚几分钱,这些渟渟都知道。”刘俊祥说,从那时候开始,女儿就耳濡目染,所以一直很节约。
刘杉渟觉得,除了学习用品与图书外,绝不允许将钱花在其他东西上。“零食嘛,偶尔是可以买的,但不能多买,花5角就可以。”记者问她是否会花钱买10元以上物品,刘杉渟睁大眼睛说道:“怎么可能,这么贵,完全不用想。”
刘杉渟的同学小容说,渟渟平日很热心,喜欢帮助同学。“她很节约,很少时间买零食吃。”小容称,但是班上有捐款时,渟渟会很大方捐出5元、10元。
班主任何老师说,渟渟品学兼优,是班上学习委员。
看一看其他孩子金钱观
家境殷实的小影(化名),今年16岁,上高二。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每年她的压岁钱有两三万元,都由父母以她的名义开了银行卡帮她保管。
小影的父亲刘先生分享了他对于女儿金钱观塑造的经验。
刘先生说,小影小学开始,他每月只给女儿20元零花钱,小影的妈妈每周给她5元,一个月也是20元。这个数目对于小学生来说,足够了。“我时常给她说,该用的钱用,不该用的就不能用。”有一次,家中保姆临时辞职,没人接送小影,刘先生便给钱让她自己打车上放学,可只一天,女儿便要求走路。她说,可以走路去,花钱不划算。
小影上初中后,需要住读。这时,小影生活费为每周100元,除非有正当理由,不再给钱。这样的生活费标准,在女儿的同龄人中属于中等水平。
刘先生回忆,一次女儿过生日,刘先生问她要什么礼物,女儿思考了很久表示想要一台笔记本电脑。刘先生说,由于家中已经有两台笔记本,所以他立即回绝:“家里的笔记本可以用,就不应该再去买来浪费。”
上高中后,刘先生将女儿每周的生活费提升为150元,这个数额,在小影的同学中依然处于中等水平。这时,刘先生便对女儿提出,在支配这笔钱的同时,要有意识去计划,如果到年底有余下的钱,刘先生就再给等额的钱作为奖励。去年底,小影存下了150元,刘先生给了她200元作为奖励,但小影退给父亲50元。
刘先生说,小影对于名牌没有概念,也不会因为自己家庭条件好就去攀比。
昨天,记者随机对20名10岁左右的小学生进行调查,60%的孩子表示,压岁钱都交给父母管理。40%的小学生在父母指导下,支配压岁钱。
对于刘杉渟将压岁钱拿给表哥治病,所有家长都给予了肯定,认为这种行为可以作为教育孩子的素材,让孩子在学会理财的同时,也能学到将压岁钱使用得更有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