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暂居榜首 大多数网民赞成废除养老双轨制

来源:人民网
2013-02-24 17:39:56

专家:制度设计有缺陷 “并轨”势在必行

长期以来饱受争议的“养老金双轨制”已经在解决的路上并看到曙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2013年1月就养老待遇"双轨制"正面回应称,“下一步,我们将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在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础上,同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

业内专家也纷纷提出了建议。经济学家孙飞认为,养老金双轨制是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存在先天缺陷,仅将企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格局,而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未纳入社保体系,退休金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养老金双轨制自此发育不良。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当前行政体制存在障碍,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既是最大受益者,又是政策制定者。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养老金双轨制”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现在已经深受诟病。这个规则肯定会修改,只是时间的问题,如果双轨制并轨,会很大程度上减轻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压力,收支会进一步走向平衡。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说,公务员和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在职时不用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却能领取高于企业人员的养老金,退休金多数由国家财政支付,这就是公众觉得非常不平衡的地方。

全国政协委员于天忱认为,如果现有养老金管理体制不变,即使企业年年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差距越拉越大的现象就不会得到根本改变。可借鉴离休人员养老金“单轨制”模式,将企业退休人员与政府机关、事业部门退休人员养老金管理并入同一序列,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理。

政策背景:改革应加大步伐 提高保障水平

养老金“双轨制”形成由来已久。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养老保险制度,最终企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格局。而机关和事业单位未纳入社保体系,退休金仍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养老金的“双轨制”自此发轫。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双轨制”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改革势在必行。

2008年2月29日,国务院出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进行试点。五年过去,五大试点省市改革并无实质进展,几近原地踏步。

2011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人保部也作出回应,表示将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当年,人社部出台《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试行办法》,明确了职业年金协商方式、个人缴费比例、领取条件、基金管理等内容。

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等各类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和救助机制。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重点提出,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2012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人数大幅增加。2147个县(市、区)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1334万人参保,641万人领取养老金。2343个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3.58亿人参保,9880万人领取养老金,覆盖面扩大到60%以上。解决了500多万名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的历史遗留问题。将312万名企业“老工伤”人员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作有序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向制度全覆盖迈出重大步伐。

2013年1月9日,国务院会议决定,自1月1日起,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这是中国连续第九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

除了将建立完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2013年1月表示,无论是养老还是医疗,很多事业单位包括机关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随着社保标准的提高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双轨制”终将合并统一。(记者常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