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庞大的养老市场正在形成。”
截至2011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的总和,预计到2027年,这个比例将上升至14%。
指着这组数据,一家上市房地产公司养老地产部负责人徐波对记者说。“老龄化的加剧带来的是养老居住需求的爆发。未来将有一批老人,有着人生最高的财富净值、有着独立生活的养老观念,希求高质量的晚年生活。他们的需求正在成为房地产行业新的转型领域。”
对于商人来说,需求就是商机。记者了解到,现在的养老地产市场,尽管表面上风平浪静,但水面下已是暗流涌动。房地产行业中,万科、远洋、保利、首创等开发商均在酝酿着养老地产项目;保险行业,除了泰康之外,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多家企业也纷纷染指。明年,一批养老地产项目将陆续浮出水面。
需要关注的是,从2013年开始,养老设施用地将纳入北京市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这就意味着,多年来桎梏着养老地产发展的“土地”瓶颈将被打开。借助这一重大利好,2013年,北京养老地产的元年即将到来。
现象
新兴的“活跃长者族”
住到养老公寓去,是黄阿姨最近才有的想法。之前,在她的观念里,对养老公寓有一种天然的排斥:“那是不能动了才去的地方,能不去就不去。”
让她观念发生转变是一次意外。今年5月份,黄阿姨下楼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踝关节骨折了。
今年65岁的黄阿姨和老伴的身体一直都很好,另外,老两口住在西城区一家研究所的大院里,邻居都是同事,互相有个照顾。因此,两个在美国的子女很放心,黄阿姨也从没想过去住养老公寓。
腿摔了之后,许多现实的问题让黄阿姨没想到。首先是叫救护车的时候,救护车堵在胡同口半小时进不来。胡同本来就窄,又被小商小贩挤占了,救护车只能蹭着进来。虽然从积水潭医院到黄阿姨家只有三四公里的路,但救护车却等了40多分钟。黄阿姨当时想,幸亏不是什么要命的病,不然,就给耽误了。
接下来是上下楼问题。黄阿姨的家在三楼,楼层不高但没有电梯,医护人员抬不下去,不得不请保安帮忙。之后静养的两个多月,黄阿姨除了到医院复查,一直就没下过楼,没电梯,太不方便了。
更大的麻烦出在请保姆上,一个月3000元,管吃管住,一周还休息一天。黄阿姨觉得待遇挺优厚了,但没想到,保姆自己都说:宁可看孩子,也不愿意看老人。结果3个月,换了两个保姆。
在此期间,黄阿姨有个老同事突然去世了,死因是脑溢血。黄阿姨听说,他当天早上起来上厕所,一直没出来,家人没及时发现,发现的时候,已经快不行了,到医院也没抢救过来。从病发到离世,就几个小时的工夫。大家都说,当时,如果卫生间有个紧急按钮,可能就能避免这次不幸。毕竟才60岁出头儿,太年轻了。
这次骨折加上老同事的离世,触动了黄阿姨:年纪大了,经不起意外。在美国的儿女也劝说,在国外,住老年住宅很普遍,不是动不了的人才去住。其中,有一种老年住宅是专门针对相对年轻、身体健康的“活跃长者”的。
于是,黄阿姨骨折好了后,就开始寻思,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养老院或养老公寓,黄阿姨的这个想法得到了不少老同事的响应,这些老同事多是子女不在身边的。他们商量好,一起去考察,考察好了,“组团”住过去,好让儿女放心。
据了解,最近两年,有黄阿姨这样观念转变的人越来越多。按照北京市“9064”养老服务格局,计划到2020年,90%老人居家养老,6%社区养老,4%在养老机构养老。
但市政协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4000多位参与调查的市民中,希望将来入住养老机构的占参与调查总数的24.5%,远远高于政府所预期的4%;选择依托社区居家养老的占53.3%,明显低于政府所预期的90%。相当多的人渴望拥有一个独立、舒适、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