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空战拉开:神经元首飞、X-47B陆基弹射起飞

来源:北京晚报
2012-12-10 08:47:06

“阿杜尔”发动机不给力

至于“神经元”本身,则是一个各方妥协,各尽其用的项目,几乎不可能被欧洲国家购买使用。例如法国LOGIDUC计划第三步甚至要搞出一个双发超音速无人隐形轰炸机,能够携带核武器。而瑞典萨博在参与项目后,觉得根本不可行,“神经元”只有缩小尺寸,变成单发战机。到现在其实法国也对“神经元”不感冒,认为其搭载的“阿杜尔”发动机不给力,将来在神经元基础上研发自己的无人战斗机要换上更强劲的M88涡扇发动机。总体来看,“神经元”是否能够实现欧洲军用航空研发“多国联合”模式还有待观察,但法国肯定是获益最多的一方。这种借鸡下蛋的方法颇值得借鉴。

声称能进行自主空中编队飞行

神经元(neurone),又名神经原或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单位之一,其基本功能是通过接受、整合、传导和输出信息实现信息交换。神经元对于人类智能活动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法国将最新试飞的无人战斗机也命名为“神经元”,似乎透露了其作为无人作战飞机的某些特性。

前几年一些资料中,“神经元”无人机一个很响亮的特色就是其可以进行自主空中编队飞行,而且可以在“阵风”等三代半战机飞行员的指挥下执行任务,完全就是“即时战略游戏”的空中翻版。这就意味着“神经元”在设计的时候,应用了自动容错、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如果能实现的话,“神经元”还真可以算是名副其实。

仍需人工干预的“伪自主”

然而现实和想象依然有一定的差距。现代先进无人机已经在开始使用多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人工智能技术,然而这种粗浅的人工智能,能够自主完成起飞、降落、飞行,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因为过去的无人机,在起飞、降落时都必须有人进行全程控制。但无人机的人工智能,能否适应复杂空战环境,各国都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一系列系统决策模型,但实际能实现应用的寥寥无几。即使是“神经元”,仍然只能利用地面控制站或卫星链路,由人工对其作战过程进行全程干预。

有些媒体报道“神经元”具有自动捕获和自主识别目标的能力,但实际上只能自动向地面指挥控制站发送武器投放请求,仅是“伪自主”。从命名上看,“神经元”可以说寄托了科技人员对未来空战的向往,但这条路实现起来仍然有很长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