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基层职位增多 中国为培养"公仆"把好入口关

来源:新华网
2012-10-21 14:14:09
分享

“我们应届生能报考的选择基本上都是在基层,扎根艰苦地区吃苦受累真的需要一点勇气。”河南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张婷婷仔细看过了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3年考试录用公务员(简称“国考”)的招考要求后,显得有些失望,这与她向往的轻松稳定工作有很大不同。

有关统计显示,2013年度“国考”招录人数为20839人,招录职位数为12901个,相比上年增加了2898人和2415个职位。增量较多的职位主要由副省级城市以上和地市以下职位构成,尤其是地市以下占据了绝大多数。

与此同时,今年不少岗位专门注明了“需常年出差”、“经常夜班”、“国家级贫困县”、“不提供宿舍”、“露天作业”等“艰苦”字样,曾经被誉为“金饭碗”的公务员职位,如今反被不少人认为是“苦差事”。

同样是今年毕业的武汉大学学生王涛也有着对“轻松稳定工作”的向往,但当被问及自己所要报考的公务员具体要做什么时,他却表示“并不太清楚,只是觉得公务员生活稳定,家人说出去也有面子”。

“希望找到轻松稳定的工作是人之常情,然而通过‘国考’来直接实现这一目标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重庆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元明说。

舆论普遍认为,更加严格的招考政策和更加规范严谨的招考过程,可以倒逼考生进一步摈弃功利心态,从官本位的观念中解放出来,进而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这对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从业观都有一定的指导和示范意义。”孙元明说。

近年来,“国考”逐步将基层工作经历纳入报考条件。按照有关要求,2013年省级以上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全部招收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央直属机构市(地)级职位、县(区)级及以下职位,拿出10%左右的计划专门用于招录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

受访的专家们指出,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有助于政府官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国考基层化”也折射出政府职能向服务型加速转变,

“过去大学生直接从‘家门——校门——机关单位’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下公务员的工作需要。”贵州省安顺市委组织部的韦峰说,由于对基层不了解,工作过程中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和过渡。他认为,一线成长起来的公务员更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对基层有浓厚的感情。

“他们成长后在政策的制定上能更贴近老百姓实际,这才是老百姓真正需要的公仆。”韦峰说。

曾当过3年大学生“村官”的高震,如今是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公安局通信科技科的副科长。谈起那3年的基层经历时,高震感慨颇多。

“以前连什么时候种麦子都不知道。”高震说,“当‘村官’时和老百姓打交道多了,掌握的情况也多了,现在开展工作特别顺手。”

对于“吃苦”,高震用“记忆犹新”来形容:“冬天没有暖气不点炉子,两层被子都不管用,一天到晚手脚冰凉,写字都伸不出手。但与村民同吃同住,条件虽然艰苦,却让我们和老百姓心连着心。”

“艰苦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能够培养政府工作人员扎实的工作作风。”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说。在他看来,公务员更应像是“服务员”,是强调“德性”的公共服务性质的职业,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

从某种意义上说,“苦差事”还原了公务员的“公仆”本质。专家们指出,将公务员与“轻松”画等号本身就是一种误读,是传统官本位思想作祟的结果。现在从招录源头就突出“艰苦”和“奉献”,体现了理性务实的用人导向,为培养真正“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公仆夯实基础。

“‘国考’的选拔考试正渐渐在理论知识、智商水平以及实践经验三方面的选拔中找到一个均衡。”王忠武说。

2013年“国考”本周起开始报名,面对2万多个招考职位,短短5天内报名人数已超过20万。而根据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预测,这一数字最终有可能超过200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