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才力曾被称为“亚洲第一大力士”,退役后生活贫困,33岁便因病离世
近日,围绕着退役运动员生存状态的话题再次被热议,起因是前举重亚洲冠军才力的遗孀身患癌症、生活陷入困境。这已不是公众第一次关注退役运动员的命运。前有邹春兰、艾冬梅生活困难,后又出现张尚武街头卖艺,接连出现在他们身上的多舛命运到底该归咎于何?而中国体育从业者的“后路”,又到底应该怎样变得更安全?
部分退役运动员的生活困难须重视
才力曾在洲际级别比赛中获得冠军,在常人看来,这是相当优异的成绩,他本应享有更好的生活。但多年专业训练加之不良生活习惯给他带来的困难,让他的身体承担比正常人更大的负担。因此才力终因为过于肥胖导致的“肺内感染呼吸衰竭”英年早逝。
他的遗孀刘成菊如今同样身患绝症。当人们看到“金牌健儿”衣锦还乡的风光,总会唏嘘体育的“名利场”为他们带来的丰厚收入,却忽视了竞技体育生涯是一种无法持续的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奥运冠军,却有不少运动员承受着多年训练带来的伤痛。
说到退役运动员保障问题,就不得不提起昔日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和马拉松冠军艾冬梅。前者因为生活窘迫沦落为“搓澡工”,后者更是由于被欠薪而一度走投无路。她们都由于长期高强度训练而落下一身伤病。而离开赛场多年后,曾经的成绩换来的收入早已不敷支出。
当邹春兰的事例被媒体公之于众后,在全国妇联的帮助下,她在长春开了一家洗衣店,生活情况慢慢变好。但并非每一名像她一样的挣扎者都能得到命运垂青。时至今日,才力的遗孀收入仍然微薄,还需要通过各方的捐款才能度过难关,这种热潮消耗着社会的同情心,却很难长久保持。
在大环境下,通过高强度训练出成绩的项目并不在少数。在人们苛责训练方法缺乏人性化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如举重、田径等项目本身就容易导致运动员的累积性损伤。即使像排球、羽毛球这样身体对抗性不强的项目,一些专业运动员也存在过早老化的情况。尽管不会像才力一样危及生命,但在日常生活中仍会带来诸多不便。
风光无限的足坛也不能幸免。前足球运动员、亚洲最佳门将张惠康,因为伤病退役,随后一度因为忧郁症五次入院治疗。幸好他遇到了自己贤惠的妻子,并在母亲的照顾下慢慢恢复。
像才力及其遗孀、邹春兰这样的金牌运动员,只是金字塔的中端,更多处于塔基的体育从业者,更加应该得到有针对性的保障,从而后顾无忧。这不仅需要体育相关行业的关注,更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照。
明星名人易寻出路 “塔基”更需关爱
“张尚武事件”去年曾轰动一时。与才力们的遭遇不尽相同,身体机能并没有严重受伤的这位前体操世界冠军依靠街头卖艺糊口,并通过网络迅速得到关注。而他却在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后主动辞职,重回地铁。这更像是张尚武的个人选择,而无关社会和体制来承担更多责任。
但必须承认的是,在退役运动员中,也有不少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空。特别是明星和名人,更易找到出路。
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不少佼佼者已经成为体育界官员或者教练,事业有成。而前滑冰冠军杨杨、体操冠军李宁也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创了新的舞台。李宁用14年的时间打造了属于自己的运动品牌,如今已遍及世界各大赛场。同样在商海成功的还有游泳名将庄泳和杨文意、乒乓球运动员李菊等等。
必须承认,诸如姚明和李宁们,都是世界级的巨星。他们对未来的选择远多于普通的体育从业者。我们难以要求每一个才力都能在退役后、在另一个领域达到如此的成就。细细算来,无论是在商业圈、演艺圈成功的前运动员,大多数在运动生涯中就披着“明星中的明星”光环。而更多“塔基”般的普通选手,更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对于教育程度有限、或许还有伤在身的他们来说,退役后的生路更需要社会和政府的关爱。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无数默默付出的“塔基”,就不会有姚明、刘翔、孙杨、林丹们的出现。
如何让体育从业者的“后路”更安全
国家在近年间出台了不少改善退役运动员境遇的政策,提供就业帮扶、提升教育水平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切实的让运动员减少了后顾之忧。甚至连贵为中国体育界楷模的姚明在退役后,都走入高等学府进行深造,更起到巨大的榜样作用。
但除此之外,全社会可以做的还有很多。如美国职业篮球NBA联盟会强制运动员缴纳薪金中相同比例的部分,运作为基金,专用于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保障。普通球员固然要缴纳部分费用,但像科比、詹姆斯这样的天皇巨星,也必须将更多的钱汇入基金。
这种形式就如同一份“行业互助保险”,有其可取之处。在这种体系下,当“才力”再次出现,他们能得到的帮助就不仅仅是官方的救助和热心人的捐款,或是媒体的呼吁,而是由专业运作团队展开的一套系统化的帮扶救助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