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乡村学校最好的学生,往往只能考上省会的大学。校长们感慨“好像怎么做都赶不上外边”。
人民大会堂里,一位老师紧张得手脚不知道放哪里,另一位校长发言的声音都在发抖。
他们羡慕北京的孩子又白又胖,也羡慕这里的学生不是留守儿童,能开家长会。
得知自己有机会到北京参加活动的时候,广西大化县江南乡尝梅小学的乡村教师卢有英激动得“话都讲不出来”。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跑到县城买了两套新衣服、一双凉鞋和一个斜挎包,换下身上“二三十块的破衣服”。
“村里人都说,穿我以前的衣服到北京肯定丢脸,北京人不像我们那样随便。”他腼腆地笑着说。
卢有英参加的是首届中国贫困地区小学校长论坛。在北京的一周时间里,他和54位来自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国家级贫困县的乡村小学校长一起,接受了有关学校管理的培训,游玩了故宫,还参观了北大、清华。
甚至,他们还有机会坐进人民大会堂,在会议室的主席台上讲讲话。
“我们希望让这些来自基层的乡村老师到人民大会堂,做一次真正的主角,告诉社会各界,大家该做些什么,去缩短城乡教育的差距。” 来自项目主办方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官员李昊说,这是国内首次举办以乡村校长为主角的论坛。
不过,对于卢有英而言,一个更加直接的收获是:这一趟行程中,44岁的他第一次有机会坐上火车,也第一次有机会来到比省会南宁更加遥远的地方。
我们村离县城至少差20年,县城离北京又差50年
在到达北京的当天,卢有英就发现,这是个和自己家乡截然不同的地方。“北京太牛了,太美了!”在打给自己学生的电话中,他只能不断重复这个简短的句子。
过去的几十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大山深处的那所学校里度过。校园里最高的建筑物是别人捐赠的两层小楼,楼上的学生一跺脚,楼板就嘎吱嘎吱地响。而现在,宽敞的街道、披着玻璃幕墙的现代化高楼,几乎每个场景都让他感到吃惊。
让他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活动主办方安排的一顿自助火锅午餐。整顿饭的过程中,环形运输带上不断回转的肉片、蔬菜让他目不暇接,他费了好大劲儿,也没能记住各种复杂的、从没吃过的菜品名称。
“好像我们怎么做,都赶不上外边这么好了。”吃过自助火锅后,他不断感慨。在他的学校里,几乎所有学生都吃不上早餐。事实上,孩子们的正餐也常常只有蒸玉米饭,只有家境好的学生,才舍得花5毛钱,给自己配上一包榨菜。
在偌大的北京城里,几乎每一位乡村校长都遭遇了相似的冲击。在“鸟巢”附近,几位校长走进了一家卖玩具的商铺。他们发现,里头所有的一切,包括坦克车,机器人,桌上智力游戏,都是村里孩子从没碰过的。
一位校长看中了一架遥控车,正想拿起来看看。可一问价格,要1000多元,他伸出的手马上缩了回去。
来自贵州赫章的校长郭昌举因此叹着气感慨:“我们村离县城至少差20年,县城离北京又差了50年。”
这些校长大多数都没来过北京,很多人几乎从没离开过自己居住的县城。即使是他们的学生,也很少有人有机会来到这里。过去几十年,这50多位乡村校长所带过的学生,只有一个人考进了清华大学,很多“最成器”的学生,通常也仅仅能够考上省会里的大学。
至于卢有英,他的学校用红漆在教学楼外墙上刷着“知识改变命运,文化改变人生”,可他最喜欢的一名学生,最后也只考上了桂林的一所大学。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在参观北大、清华校园的时候,这些校长会显得那么兴致勃勃。一位校长在车上开玩笑说,自己“要帮学生们沾沾仙气”;而卢有英也赶紧掏出了自己的相机,因为大山里的好多孩子都让他“多拍些清华北大的相片带回去”。
但没走几步路,他们就碰了壁。因为无法出示证件,他们统统被保安拦在了学校门外。这些乘兴而来的乡村校长觉得有点失落,也有点不解:“我们都是教育系统的,为什么不让我们进呢?”
最后,在一位志愿者的帮助下,他们才勉强走进了清华大学,至于北大的未名湖、博雅塔,这些从贫困山区来的校长始终没看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