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头设计 本版制图 潘笑天
漫画:吴 结
漫画:勾 特
漫画:张德肄
备受关注的中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今年将迎来突破性进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今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这也是温家宝总理在两会后记者会上提出今年要做的“五件困难事”之一。
5月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又作了进一步明晰,宣布从今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计划年底前完成。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在社会保障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今年全面实现养老全覆盖目标的确立,也再次彰显了中央政府完善社会保障的决心。
1 大家都有养老钱
要在今年全面实现养老全覆盖的目标,摆在政府面前的是一系列任务。
据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介绍,今年一方面要继续组织引导好已参保的2亿多城乡居民继续缴费,给1亿多居住分散的城乡老年居民按月发放养老金;另一方面,还要组织近40%未纳入国家试点的地区开展工作,预计新增参保人数近1亿人。
事实上,这一工作在几年前就已开始。2009年12月,中国首批新农保试点启动,年满60周岁的参保农民可按月领取养老金。2011年7月,中国又启动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年满60周岁的参保居民可按月领取养老金。这两项所覆盖的对象是没有享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城乡居民。对于新农保和城居保,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均为每人每月55元,政府补贴标准起点均为每人每年30元,二者只是在缴费标准上有差异,新农保为每人每年100元至500元5个档次,城居保为100元至1000元10个档次。
来自人社部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纳入国家试点的1914个新农保试点县、1902个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县和4个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保人数达到3.43亿人,其中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人数9543万人。在国家试点的基础上,还有18个省份的345个县自行开展新农保试点,11个省份的181个县自行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16个省份已经实现制度全覆盖,10个省份统一实施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加上地方自行试点,总参保人数达到3.76亿人,其中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人数1.07亿人。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这两项社会保险具有低起步的特点,从政府财政力量来说,难度不大。但是由于信息搜集、养老金发放的工作量很大,目前基层经办力量明显不足。
这一点在人社部的下一步部署中也被重点提及,胡晓义表示,要尽早摸清底数,特别是人口、户籍、就业、参保等方面的情况,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或社区要建立家庭台账,详细登记这些情况。充实基层经办力量,特别是要用好“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公益性岗位等政策。另外,要督促地方认真落实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和工作经费,督促各地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完善信息系统。
2 全国统筹待有时
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农民工参保率的提高是重要一环。
根据人社部的数据,截至2011年底,中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3亿人,而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仅为4140万。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新农保、城居保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衔接转换通道未彻底打通,农民工的参保率很难提高。
此外,由于社保缴费并未实现全国统筹,不同省份甚至同一省份的不同城市在缴费标准上也存在差异,这对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是统账结合模式,退休职工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采取现收现付的财务模式,个人账户养老金则采取完全积累模式,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统称为基本养老金。相关专家表示,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是提高劳动者报酬、扭转劳资收入分配失衡格局的重要举措。
不过,在当下统筹层次低、制度分割的背景下,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或留住资本,有可能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纵容企业逃避养老保险缴费责任,而这反而会扩大收入分配差距。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就表示,只有在全国统筹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劳动者无论流动到什么地方,其养老保险关系的自动接续,包括缴费年限的接续,包括逐年的基金积累,都会得到保障。
胡晓义日前也透露,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目标已经明确,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也要实行省级管理。
3 双轨终结路漫漫
在不久前刚通过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里,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被看做是浓重的一笔。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施退休职工的“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职工的收入待遇逐渐拉开。以山东省某地级市为例,相同条件退休后,机关的退休金是企业退休职工的2到3倍。为缩小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差距,中国已连续8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每年的调整幅度达到10%。
不过,涨退休养老金的办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双轨制带来的差距,甚至有社保专家指出,这个差距还在继续扩大。
在此背景下,推行事业单位改革,改变退休职工的“双轨制”运行,势在必行。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
试点虽已启动4年,但近日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透露,5省市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目前尚未正式实施,主要原因是:事业单位分类尚未到位;相关政策还没落实,如有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未实施,改革前后的待遇水平难以准确测算;改革的适用单位和人员范围、缴费基数、中人过渡期、财政支持政策等,还需要深入研究。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直言,如果没有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工资制度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为前提,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很难成功。
在顶层设计上,今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已经给出了愿景: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而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和机构编制等方面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已被列为今后5年的阶段性目标之一。
人社部也已意识到联动的必要,王晓初表示,下一步将结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研究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着力研究解决养老保险与工资制度的关联、多层次保障体系、待遇水平与企业同类人员的平衡关系、过渡期设置及平滑衔接等问题,同时推动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全社会形成基础制度统一、公平的取向,给各类群体积极正确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