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激光近视矫正手术:“这个行业乱、太乱了”

来源:科技日报
2012-02-20 07:55:02

利益巨大 设备陈旧 价格大战 漠视风险 监管缺失

透视激光近视矫正手术:“这个行业乱、太乱了”

医生正在为患者进行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日前,台湾著名眼科医生蔡瑞芳表示,已发现有患者在进行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10多年后视力出现不明原因下降,本着对病患负责的态度,他今后将不再做该手术。蔡瑞芳是最早把LASIK引入台湾的人,因此他的“封刀说”引发了一场社会各界对该手术安全性的大讨论。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不同年龄和背景的眼科医生,他们均表示,手术的风险的确存在,所有手术都有风险,包括感染、个体不耐受等现象肯定有,医生需要做的是术前将这些可能出现的风险向患者充分交代;同时他们也强调,激光近视矫正手术虽然不像街头广告宣传的那样百分百安全,但其风险也没有部分人渲染的那么大。相比之下,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导致手术不安全的人为因素在业内广泛存在。

巨大利益背后的行业乱象

“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的利益比任何别的眼科手术都大,我这样说你就明白为什么有铺天盖地的近视眼手术的广告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深眼科医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了这样的开场白。而他说的第二句话是:“这个行业乱、太乱了。”

在眼科医院,没有比激光近视矫正更赚钱的手术了,只要1分钟,就可以轻松赢得上万元的进账。“我们一个上午可以做十几台这样的手术,快得很。”这位医生说,“对于很多医院而言,设备就摆在那里了,这个钱你是赚还是不赚,几乎是不需要思考的问题。”

以国内知名的爱尔眼科为例,据其2011年中期财务报告显示,准分子手术当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达1.94亿元,较2010年同期上涨62.78%,而这项业务的毛利率达到72.60%,是爱尔眼科所有业务中利润率最高的项目。

与巨大利益同时出现的是监管的缺失。商业利益驱使下,虚假广告泛滥,一部分不具备实力的医院使用陈旧设备进行手术;一些医院为低价吸引病源,重复使用一次性耗材,还有的承诺进口材料却以国产品替代等,这些都大大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出现致盲的医疗事故。

早在2006年,在天津市眼科医院主办的全国屈光手术高峰论坛上,国内该领域的16位顶尖权威专家就联名上书卫生部,就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存在的虚假广告、设备陈旧、价格大战等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呼吁尽快出台相关规范,遏制日益泛滥的商业行为,维护患者利益,保护这一高精尖技术在我国持续健康发展。但是,这一请求并没能得到有效的回应和处理。

“据我所知,现在有一个针对医生的资质考试。我们需要去参加一个短时间的培训,进行考试,而后才有资格进行准分子激光手术,但这是针对个人的考核,而且很容易通过,至少暂时我还没有听说有哪个同事通不过。”前面提到的那位眼科医生说。

对于这些行业乱象,该医生表示“一时间整治起来不容易,太多利益在这里头。但是本着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对患者负责的态度,有关监管单位不应该再选择无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