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锅:不喝牛奶到底行不行?

来源:科技日报
2012-01-10 09:09:34

继“三聚氰胺”事件、“OMP”物质事件后,黄曲霉素事件再次引起了社会对乳品行业的关注,频频曝出的牛奶问题也让公众再次谈“奶”色变。请关注——

随着黄曲霉素M1事件的发生,“牛奶是否一定要喝”“不喝牛奶行不行”成为了公众质疑的问题。既然牛奶问题百出,那么是否应该放弃牛奶而寻找同样价值含量的替代品?对此,本报特邀食品营养专家为公众解读关于牛奶的困惑。

牛奶有着独有的优势

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首席顾问葛可佑指出:“牛奶中蛋白质的构成和人体蛋白质的构成相当接近,因此营养研究一般将其作为标准蛋白。大豆蛋白虽属优质蛋白,但和牛奶蛋白相比仍要差一些。而且牛奶中乳清蛋白包含了多种有益人体的免疫蛋白,可增加人体抵抗力。”

在中国传统食品中,的确有食品可代替牛奶中的蛋白质作为人体主要蛋白质来源,这包括蛋类(主要为鸡蛋)、谷类(小麦、稻谷、玉米等)、豆类(大豆、绿豆等)以及肉类。然而我们将牛奶和传统膳食进行对比即可发现,谷类作物中氨基酸组成不平衡,尤其赖氨酸含量偏低,故其蛋白质营养价值偏低。而豆类所含的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虽然蛋白质营养价值不及牛奶,不过却是最好的植物性蛋白质。

“肉类中所含蛋白质较丰富,且各种氨基酸的组成较接近人体蛋白质氨基酸的比例,因此,肉类蛋白和蛋类、豆类中的蛋白质同属于优质蛋白。不过,肉类在含有优质蛋白的同时,其偏高的脂肪酸,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对于血脂、胆固醇偏高的人群而言存在一定的风险与潜在危害。”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称。

更为重要的是,牛奶为人体钙的最佳来源。1升新鲜牛奶所含活性钙约1250毫克,居众多食物之首,约是大米的101倍、瘦牛肉的75倍、瘦猪肉的110倍,它不但含量高,而且吸收率高达98%。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国内膳食中钙元素一直不够,牛奶恰可弥补日常饮食中的缺陷,因此认为目前提倡喝牛奶仍然有积极意义。

喝牛奶的常见误区

牛奶的营养价值高,且钙含量更是其他食品无法匹敌的,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饮用牛奶呢?比如有一些乳糖不耐受的人,因为喝牛奶会引起不适,所以基本上会选择不喝牛奶。

然而,葛可佑却认为“其实乳糖不耐受的人也并非一点牛奶不能喝”。“乳糖需要一种特殊的酶来分解,不耐受乳糖的人由于体内的这种酶不够,所以大量喝牛奶或空腹喝奶后身体会感到不适。”他建议,仅需分次少量饮用就可以很好地避免因不耐受出现的不良反应,还有一种方法是食用酸奶,酸奶中已经将乳糖分解,所以不会引发乳糖不耐受问题。

还有许多人习惯在睡前喝一杯牛奶,认为这样做可以有助睡眠。但范志红认为:“牛奶助眠的功效不应该被夸大得和药物一样,失眠严重的人靠一杯牛奶来解决问题是肯定不够的。”

葛可佑也表示,牛奶中没有任何成分能表明它有助睡眠,牛奶助眠的说法没有依据,晚上过分饥饿时,喝下一杯牛奶会令肠胃很舒服从而利于睡眠,并不能说明牛奶有成分可以助眠。

此外,“喝牛奶会上火”也没有科学根据。中医认为,“牛奶味甘平,微寒,能够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润肠,还可用来治疗虚弱劳损、反胃噎嗝、便秘等”。所谓“上火”,其实是由于晚上喝完牛奶后,当室内环境比较干燥时,人体吸收了牛奶中大部分营养元素,而牛奶中的大量水分经由呼吸、皮肤、小便排出,从而导致肠蠕动减慢、大便秘结、口干舌燥等症状。朱毅建议,这部分人可通过搭配一些富含粗纤维的蔬菜、饮服蜂蜜水来缓解。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