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暴利的最危险
调查公司将他的信息给仇家后,他被杀死在家门口
侯继男告诉记者,在丰台检察院这次批捕的倒卖信息串案中,有几名犯罪嫌疑人就是买家。其中有两个人就职于北京一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他们为推销该公司销售的邮票、纪念币、收藏品而买信息。自2011年5月初开始,他们通过网络买到3万余条公民个人信息,雇用专人,利用打电话推销产品的方式,销售出10万余元的商品,从中获利1万余元。“他们就在QQ群里专门收集有收藏习惯的人的信息,这些人是他们的潜在客户群。”
“还有一个买家是卖假冒伪劣化妆品的,他从网上买到了很多和美容有关的个人信息,打电话推销化妆品,短短几个月获利15万余元。”花钱买来的信息带来的是暴利,所以买家才趋之若鹜。“这些买家购买个人信息的主要目的是发广告,作房地产、培训、会议行业的人需要得最多。”但是这其中,还有一些特殊的买家,他们是最暴利也是最危险的一群人,那就是调查公司。
朝阳法院今年审理了一起多家调查公司买卖个人信息案件,调查公司专属的“QQ联盟”也浮出水面。办案人员告诉记者:“犯罪嫌疑人表示,做调查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信息来源问题,而调查公司据以获得个人电话、户籍、车辆、出入境、银行存款等信息的途径也是网上QQ群,他们的QQ联盟包括‘中国调查公司’、‘私家侦探联盟’、‘调查一部’、‘调查二部’、‘248信息资源’等20多个群。这些群里的成员由全国各地的私家侦探组成,这些人掌握各种信息资源,通过QQ群建立联系,互买信息,从中牟利,成为个人信息传播的集散地。”
据了解,涉案的5家调查公司利用非法获取的信息从事讨债和婚姻调查等活动,分别盈利20余万至60余万不等,一条信息一旦被利用,利润可能是成本的百倍甚至千倍,但是它也导致了可怕的后果。一名信息被泄露者就是因为调查公司将他的信息提供给了仇家,最终被杀死在自家门口。
网络交易监管难
交易依然活跃,从业者不断增加
“这些QQ群里的秘密交易非常隐蔽,交易者分布在全国各地,买家和卖家素不相识,相隔千里,侦破起来有不小的难度。”丰台检察院的侯继男表示,从这个案件可以看出,目前倒卖个人信息的犯罪主体并非是掌握大量公民个人信息的垄断行业员工,通过QQ群,普通人很容易就可成为地下信息买卖市场的一员。信息买卖黑市已形成收集、加工、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地下产业链,该类犯罪具有规模庞大、获利迅速、利润丰厚等特点。“如果掐断这个网络交易平台,没有了市场和买家,泄密自然会减少,否则这条非法产业链会越来越猖狂。”
侯继男表示,公安和网管部门已经开始重视这种情况,“很多包含信息买卖内容的网页一出现就被删除,一些QQ群也受到监控,但是总有新的层出不穷,很难完全删除干净。”所以,当记者在网上求购个人信息的时候,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交易的网页和QQ群,在这个隐秘的“黑市”里,交易仍然非常活跃,从业者也不断增加。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周汉华建议:“纵观世界各国,单独立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已是大势所趋。”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