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开发者下了“紧箍咒”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次海岛资料综合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一共有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7000多个,其中90%以上为无居民海岛。
事实上,与旦门山岛类似,在中国沿海,有上千个无居民海岛,此前都有过大大小小的开发利用。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大量海岛遭到严重破坏。
“长期以来,我国海岛开发普遍缺少规划,盲目性很大,炸岛炸礁、填海连岛、乱砍乱挖情况很多。一些海岛成为垃圾场,一些海岛上珍稀动植物资源被掠夺性开采,部分海岛甚至消失。”国家海洋局海岛管理办公室主任吕彩霞称。
今年2月在杭州召开的“908专项海岛海岸调查成果第三次学术交流会”透露,此前纳入统计的806个海岛已经消失,其中自然消失的仅30个,其余都是因开采石料、与其他岛屿合并等原因除名。
吕彩霞认为,《海洋保护法》特别是《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的出台,正是在允许保护性开发的同时,给开发者下了一个环保“紧箍咒”。
以大羊屿岛的开发为例。象山县政府在出具《规划》时就明确,不能随意改变自然地形、地貌;严格限制大规模石料开采;必须保留足够的原始植被区域作为鸟类栖息地保护区;设立鸟类保护警示标志,禁止采集鸟蛋、打猎等行为;要求落实生活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处置措施……旦门山岛同样也受到了严格的生态限制。
象山县委书记李关定说,海岛出让以后,“如发现破坏生态、长时间不开工、投资强度不到位等,在有必要的情况下甚至会收回使用权。”
开发难度不容忽视
到目前为止,拿到使用权证书的两座岛屿,使用性质都是观光旅游类。事实上,旅游岛受追捧,并非个案。
在舟山10个列入首批可开发无居民海岛名录的海岛中,有5个为旅游用岛。据舟山市海域管理处副处长倪定康介绍,运输用岛和公共服务用岛,多为国家或大企业参与开发,而中小民间资本最为青睐的就是旅游娱乐用岛。
但是,目前看来,除了生态保护上制约重重以外,旅游岛的开发,困难重重。
黄益民就袒露过自己的担忧:“这边不可能有海南这么好的海水颜色;象山的旅游分淡旺季,二者之间人气差距很大……”
长驻旦门山岛10余年的花长字很清楚这点,“5~10月份,上岛的人很多,有时一天能达到200人的上限,但其他时候人影都没有一个。”
在远离大陆、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搞开发,基础设施的成本将成倍上升。“目前政府尚未出台无居民海岛基础建设建设方面的相关扶持政策,无居民海岛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难度也较大。”参与编制《大羊屿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的金腾勇说。
此外,自然灾害也是开发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据象山海洋与渔业部门统计,每年7~9月为热带气旋多发季节,以8月中旬至9月中旬最为频繁,平均1.7个/年台风正面影响象山沿海。
海上一旦起大风,交通就成问题。不仅如此,海上的水雾飘进房间,会腐蚀金属设备;岛上移植的园林树木,长期沾上咸咸的水雾,也会枯死。正因为各种制约因素的存在,此前各种开发无人岛的尝试中,鲜有成功者。
2000年,宁波狩猎公司花费200万元开发大羊屿岛,因经营不佳,开发作罢。
2004年,陈晓娴租用温州洞头县竹屿岛5年使用权,成为“温州第一女岛主”,她前后陆续投入300多万元,结果亏损200余万元,于2009年退出海岛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