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招聘”:我们能否扯破“人情逻辑”

来源:光明日报
2011-09-01 13:43:50

面试成绩公布后,李娟曾致电河北省社科院人事处。在电话中,李娟质疑了此次招聘的公正性,要求“由第三方重新组织面试”。对此,这位工作人员没有正面回应。而当李娟要求公开面试评委的姓名和身份时,这位工作人员回答说:“我们的评委是不公开的。”

8月12日,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在《关于2011年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关情况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中首度证实,被招录者李娜确系该院《经济论坛》杂志社社长李现科的女儿。但同时《说明》指出,经调查组调查核实,该院2011年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工作没有发现暗箱操作与违规违纪问题。

对此,李娟表示:“河北社科院的调查也由自己内部组织进行,其中的公正性有无监督,都不得而知。”对这个公布的结果,她表示并不认同。

近年来,事业单位招考不规范的事件屡见不鲜,福建屏南财政局招聘被指为当地领导子女“量身定做”,温州交通局因安排数十位领导亲属进事业编而被称为“世袭局”……

频频曝光的招聘怪象有何原因?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建钟分析认为,一是因为对事业单位人员录用的严肃性认识不清。事业单位岗位与公务员一样属于公共职位,其人员录用应遵循仅向品德和才能开放的基本原则,而不应有任何出身、身份等方面歧视性限制或优先权。但现实中,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事业单位往往成为政策性人员安置甚至公职人员亲友安置的重要渠道,有的还成为一种“传统”,这与公共职位“公共性”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二是事业单位涉及诸多行业,机构类型复杂,地方、部门和事业单位在人事、编制等方面具有较大自主权,这种自主权提高了管理效率,也带来了监管难题,授权和监管如何“匹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杨建华指出,在福建南屏的招录中,条件设定完全为了一个人,而在河北社科院招考中,“面试占60%,笔试占40%”的原则也是事后作为“挡箭牌”来公布的,这些做法完全违背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考原则。

事件频发,说明问题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