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招聘”:我们能否扯破“人情逻辑”

来源:光明日报
2011-09-01 13:43:50

“萝卜招聘”:我们能否扯破“人情逻辑”

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招聘会上的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成为稀缺资源。CFP

“萝卜招聘”:我们能否扯破“人情逻辑”

漫画:“萝卜招聘” CFP

●特定资格限制实质是一种身份歧视,是与公平公正的原则背道而驰的。

●要杜绝招聘中出现的人情现象,就需要走招考规范化的路子。

●事业单位招聘仅有公开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设计。

日前,在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组织的招考笔试中,河北大学毕业生李娟以领先第二名12分的成绩进入面试环节。但经过面试后,她却以0.08分之差应聘失败。随之有消息传来:胜出者被指是用人单位领导的女儿。种种迹象都让李娟坚信,她所参加的河北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是一次“萝卜招聘”。

无独有偶,类似的“萝卜案件”近期在各地频繁上演。当先有“萝卜”再挖招聘的“坑”,相关招考制度仿佛已形同虚设……

1·怪象:先有“萝卜”再“挖坑”

8月17日,记者见到了李娟。距离那场招聘已有一个多月时间,可是对于其中的经历她依然记忆犹新。

今年4月,李娟报名参加河北社科院事业单位招录“科辅人员”考试。5月,6个人通过资格审查。“这让我感到很意外,”李娟说,“当时我觉得很幸运,公务员考试报名很多,有一千多比一,这个只有六比一。”

原来,这种意外源自这一岗位对考生专业的要求——“公共政策研究”,而在高校的专业设置中并没有“公共政策研究”这一专业。

“这让我犯了嘀咕,我学的是行政管理专业,担心不符合报名条件,于是特意打电话到河北社科院,当时那边跟我确认,可以报名。”李娟说。

5月24日,笔试成绩公布,李娟排在第一,比第二名高了12分之多。

7月12日,李娟和其他人一起参加了面试。7月15日,面试成绩公布,李娟遭遇失败。拟录用者李娜正是用人单位《经济论坛》杂志社社长李现科的女儿,这让李娟对整个考试过程产生了种种质疑。

李娟告诉记者,在她看来充满“疑点”的面试,是在笔试成绩公布近两个月后的7月12日进行的。

面试分为上午、下午两轮,李娟说,12日上午的面试中,一位面试官告诉她,作为社科院下属的《经济论坛》杂志,具体工作和公共政策没太大关系,主要是做杂志编辑。下午的面试共有7位考官和1位监督员,每人面试时间15分钟。

7月15日,河北省社科院网站上公布了最终考试成绩。笔试成绩排名第三的李娜在面试中高分逆转,获得了91.6分的高分,李娟的面试成绩则为82.8分。

7月15日的公告中,河北省社科院对总成绩的计算方法作了说明: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面试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而《河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第33条则规定:“笔试成绩占考试总成绩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40%”,“具体加权比例,考试组织单位应当在向社会发布的招聘公告中载明”。

“这一比例并没有在招聘公告中载明。”李娟说,公布最终成绩时才首次说明总成绩计算办法,这显然是违规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