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升初择校费平均8.7万 以钱择校滋生腐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08-29 17:10:46

“六管齐下”治理北京“小升初”

对于北京市“小升初”表现出来的种种怪象,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关注已久。之所以今年确定这个研究项目,是因为他发现“小升初”录取时间越来越早,2011年的“小升初”录取工作竟然从2010年10月就开始了!家长越来越焦虑,小学生越来越累,课外培训机构越来越火——当他所带领的团队,历时几个月时间,拿出厚厚的研究报告时,杨东平并不觉得轻松。

为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调研、公众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规范办学行为;调整‘小升初’政策;缩小学校差距;改革办学体制;社会监督;教育问责”、“六管齐下”治理“小升初”乱象的思路。

第一,规范办学行为,维护义务教育的基本秩序。建议实行“阳光政策”,各区县和重点学校公布所收择校费的数额、择校生的比例、收费标准、使用办法等。

第二,调整和改革“小升初”政策。在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公众对恢复“小升初”统一考试的呼声很高,认为考试是最为公平、廉价并简便易行的手段。然而这显然违背《义务教育法》关于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杨东平认为缩小学校差距才是改变“小升初”乱象的治本之道。杨东平还提出了具体的办法。比如规定公办学校各类“择校生”的比例不得高于20%,并逐年降低,到2015年基本取消“择校生”。为此,需要通过重新划片,扩大就近入学的“片内生”比例,使城区内公办学校就近入学的比例不低于80%,不达标者取消示范校资格乃至办学资格。

另外,取消“共建生”和“条子生”。在这一点上,研究报告中建议首先公开政府机关与名校“共建”的状况。逐年减少推优入学、特长生的比例,争取到2015年完全取消推优和特长生。

第三,取消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切实缩小学校差距。改革中考制度,实行示范性高中名额下放;实施校长、教师流动制度,学校合理布局均衡配置资源。

第四,改革办学体制,促进学校的多样化和特色发展。

第五,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有效地治理“小升初”择校热,需要建立在市场条件下政府、社会组织、市场、公民个人参与的新的教育公共治理机制。公开讨论制定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实行教育信息公开;开展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监测。

第六,建立教育问责制。对国家、北京市已经颁布的保障义务教育秩序的各项禁令,做到令行禁止。对人为制造学校差距,用升学率评价和考核学校、纵容和默许重点学校变相收取择校费等公然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追究教委领导和政府责任,对实行选拔性考试的学校立即“摘牌”。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马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