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升初择校费平均8.7万 以钱择校滋生腐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08-29 17:10:46

北京“小升初”择校费平均8.7万元

在北京,孩子“小升初”择校,家长得准备多少钱?一项调查显示,8.7万元是个平均数。

为获取公众对当前“小升初”状况的感受与评价,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新浪教育频道近期联合发起关于“小升初”状况的网络民意调查。共有35个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99个城区的网友参与调查,参与者以中小学生家长为主。

调查显示,全国各地的“小升初”情况普遍不容乐观。88.6%的受访者认为本市“小升初”问题严重、非常严重,持这一观点的北京受访网友比例更是高达97.9%。

参与调查的网友认为,“小升初”择校准备阶段家长开支大和孩子课外学业负担重的问题非常突出。调查涉及的35个城市中,家长在孩子“小升初”择校准备阶段的花费平均为4.4万元,而北京地区的家长高达8.7万元,接近调查均值的两倍。

“小升初”选拔的混乱难免给孩子造成不利影响。受访网友认为,最突出的影响是“强化了社会不公平感受”(47.5%),其次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32.2%),另外,“滋生厌学情绪”(12.7%)和“损害健康”(7.6%)也是不利影响的表现。

择校难,择校费高昂为何挡不住家长义无反顾的脚步?“优质学校教师水平高,教育质量好”(54.3%),“优质学校学风好,避免孩子学坏”(31.4%)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此外,还有近一成家长坚持“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9.7%)。

面对“小升初”引发的激烈择校竞争、高额助学费等问题,参与调查的网友将原因归结到多个方面,其中接近八成的网友视“学校之间差距过大,教育资源严重失衡”为主要原因之一,约五成的网友认为是因为“主管部门未能依法治理”、“家长望子成龙,追逐名校”,约四成的网友认为“高考和就业竞争过于激烈”、“优势阶层谋取特权”是主因,只有不足两成的网友认为,“培训机构为营利而推动择校培训”,“政府教育经费不足”是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主要推手。

以钱择校滋生教育腐败

研究人员发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目前在我国各大城市虽具有共性,但情况仍有很大差别。21世纪教育研究院近几年每年对我国35个主要城市公众教育满意度进行调查。从2010年的结果来看,关于中小学择校热的状况,公众认为“非常严重”、“比较严重”超过八成的城市,包括西安、武汉、沈阳、北京、南京、郑州、南昌、石家庄、银川、太原等。关于“小升初”教育机会平等状况的评价,北京市列倒数第二,在直辖市中,不仅远远低于上海,也低于天津和重庆。

从政策梳理可以看出,北京市一些早在1995年、1998年就被废止的中学入学方式和入学标准重新抬头,成为正式政策,如保送、推荐生政策变身为“推优”。

同时,通过电脑派位就近入学的比例越来越少,各种形式的“小升初”方式不同程度地成为权贵子弟的专用通道,上名校越来越成为家长金钱和权力的竞争,甚至一些学校明确提出“考家长”的要求。

公开的以钱权择校不仅违背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而且助长学校热衷创收、唯利是图的行为。择校费、共建费管理存在较大漏洞,有些学校在将共建单位和学生数量报送区教委时,采取高收低报的方式,截留费用,单独设账,用于学校的额外开支,使得名校的教育腐败案件频发。

据西城检察院2011年6月公布的调研报告显示,教育系统的职务犯罪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多表现为中小学校长利用负责招生的权力,私自招收编外学生,侵吞单位账外款。据海淀检察院统计,从2006~2010年10月底,共受理涉及中小学在职人员的举报线索32件32人,其中涉及违法违纪的线索17件,涉及职务犯罪线索15件。后者包括贪污线索7件,索贿、受贿线索4件,挪用公款线索2件,其他职务犯罪线索2件。据了解,举报线索主要发生在招生等领域,且被举报人多为“一把手”,校长、书记有11人,约占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