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
“洗涤”机供品被送回机场
当天下午5点,工人们将“洗涤”过的机供品装入厢式货车内。两辆车装满后,离开工厂的大院。记者驾车跟随,发现厢式货车再次开到了首都机场2号通道门外。
通道口安保人员介绍,运货需根据相关规定停留,内部人员也需在指定时间提货。
昨晚9点,机场内的工人走出通道,将机供品拉进机场。一名内部人员介绍,他们会尽快将该用品搬运到各架客机上,其间不会出现其他洗涤环节。
“听说航空公司有时来抽查,但我干了几个月,从来没见过”,知情者透露,该公司已使用该方法数月,他认为是上级单位监管不严,致使该公司的管理松懈。
知情人称,该公司每天要洗涤毛毯2000条以上,口巾3000条以上,床单被罩上百件,机组人员服装数十件,若要全部清洗,3台洗衣机根本无法满足需求,故出现此种“偷工减料”的洗涤方式。
■反应
航空公司成立调查组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洗涤过程中所使用的为“久朋”牌强力增白洗衣粉,北京日光旭升精细化工技术研究所为该洗衣粉生产商。该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此洗衣粉只可用来洗涤和增白衣物,根本不包含消毒成分,消毒时必须添加其他消毒剂。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机供品的管理工作暂没有统一标准,不同航空公司的管理规定不同,一般情况下,旅客所使用的非一次性机供品需经过清理和消毒,对于破损或经三次不能洗涤干净的毛毯,应及时作出报废处理,更换新毛毯,并在管理系统上记录。
本月初,记者将此事反馈给该航空公司客舱部,引起对方高度重视,并成立调查组。7月5日上午,航空公司数人驱车抵达服务公司所在地,当场询问公司负责人相关事宜,并在车间内拍照取证。截至目前,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专家说法
卫生 使用后必须消毒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韩铭教授表示,毛毯等纺织品与旅客皮肤直接接触,按照常理,非一次性物品使用后必须消毒,未经过彻底消毒的毛毯有携带病原体的可能性,不同顾客使用同一条毛毯时,有可能导致皮肤过敏、性病、乙肝、流感等传染性疾病,不同毛毯相互混淆属多次污染,甚至会引起交叉感染等疾病。
消毒方法一般分为物理和化学消毒法。前者采用高温蒸煮,此方式可有效杀灭病原体,基本符合消毒标准。后者采用药物浸泡,多用于医疗物品的消毒等。
维权 旅客取证太困难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刘宏辉律师认为,首先,旅客购买机票登机后,在法律上与航空公司形成了承运合同关系。航空公司在运输过程中有保障旅客安全(包括卫生安全)的义务,其提供的非一次性机供品应保证卫生,对于供不同旅客反复使用的机供品必须及时清洗,因未及时清洗导致旅客人身伤害,航空公司应负有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但旅客须持有相应证据才能起诉航空公司,该环节的取证工作较难。
其次,服务公司“偷工减料”的行为应向航空公司承担违约责任。航空公司若因此赔偿旅客,事后也可向服务公司追偿。
来源:京华时报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