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公布蓝皮书:调查称公职人员70%支持财产公开

来源:新京报
2011-02-25 09:24:49

- 关注焦点

1 财产公开应否关联官阶?

尽管公众和公职人员均普遍认同财产公开,但对于什么级别的公职人员应当公开财产两者之间却有些分歧。

43.7%的公众认为所有公职人员都应当公开财产,26.6%的公众认为财产公开公职人员应为科级以上,17.6%的公众认为应为司局级以上。

而公职人员更倾向于将财产公开对象限定于县处级以上人员,35.8%认为县处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应当公开财产,但也有32.7%认为所有公职人员都应公开财产。

不过调研组强调,不同级别的政府机关中,具体掌握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级别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在很多中央机关,一般只有副处级以上的公职人员才可能实际影响公权力的运行;而在基层,如区县一级地方政府中,一名科级乃至副科级的公职人员即可掌握较为实质的公权力。

调研组认为,完全按照行政级别一刀切地划定监督对象的范围并不可取。

2 财产公开应否面向社会?

目前,对公职人员财产的监督方式以向主管机关报告财产为主,财产监督的透明度和开放性不够高。

调研显示,在认同公职人员财产公开的公众里, 68.3%的人认为应当向全社会公开。

在认同采取公开监督措施的公职人员中,这个比例也很高,认为应当向全社会公众公开公职人员财产状况的比例也很高,为63.6%。调研组认为,有必要逐步加大公职人员财产状况的公开程度,合理引导公众参与监督公职人员财产状况的热情和积极性,提升公职人员的公信力。

3 多数支持完善金融实名制

公职人员财产公开的关键问题之一,为如何发现隐匿财产的情况。调研组认为,目前的制度,不能确保相对准确地掌握有关公职人员的实际财产状况,更不能有效地发现报告财产状况不实甚至隐匿财产的公职人员进而为对其实施严厉的制裁提供依据。

被调查者普遍支持完善金融实名制度、反洗钱制度等,并采取措施控制大额消费的现金交易。支持采取财产公开监督的被调查者中,79.4%的公职人员和83.9%的公众支持完善金融实名制和反洗钱制度,更有64.6%的公职人员和75.5%的公众支持控制大额消费的现金交易。

调研组认为,要加强银行等金融机构、税务部门、房地产管理部门等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做到各部门都可以对公职人员的主要财产状况互通有无、密切配合。

- 关键词·土地权利

违法征地成农民最大威胁

报告称58.2%情形下补偿未征求农民任何意见

本报讯 中国法治发展报告中对当前中国农民土地权利状况的调查显示,违法征地是当前对农民最大的威胁。

调研显示,很多农民上访、纠纷案件乃至农村的群体性事件都和土地问题有关,主要因为征地补偿过低及安置条件太差。调研组认为,与土地相关的这些事件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一大隐患。

调研发现,36.9%的村在二轮承包后经历了征地,60%经历了征地的村庄,农民对补偿都不满意,不满的原因涉及比例补偿太低、补偿金额政府单方面说了算,没征求农民意见、补偿不足以维持农民长期的生活、被征地后找不到合适的打工机会或收入来源、土地的市场价格或政府转手卖地的钱远高于补偿水平、大量补偿款被当地政府或干部截留及滥用、没有任何补偿、应该给农民的补偿被拖欠至今等。

在所有征地中,在28.8%的情形下,农民事先未得到任何通知。58.2%的情形下,补偿的多少根本未征求农民任何意见。而被征地农民通过正常渠道解决问题和纠纷的可能性很小。

对于当前农村的征地问题,调研组认为,以牺牲农民利益换取城市发展的征地模式危害极大,农村征地应当参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有关规定,如严格界定“公共利益”、提高补偿水准、废除行政强制征地、保障农民寻求司法救济的权利以及切实保障农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