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稳定性调查:如何确保高速下的安全

来源:央视《新闻调查》
2010-12-13 14:41:40

记者:高铁的感觉怎么样?

乘客:很好,比坐飞机好。

记者:比坐飞机好?比坐飞机好在哪儿?

乘客:舒服。

乘客:舒服。

乘客:还有稳。

乘客:稳定。

乘客:心安一点,你看那个情绪不同,好像飞机那个有点高压,对不对,而且我觉得不好,我坐这个舒服,空气又好,飞机没有这么宽的空间。如果你有这个去澳洲,我坐这个去澳洲。

记者:澳洲有没有这个高铁?

乘客:没有,没有,没有高速的。

解说:京沪高速沿线要建24个建筑造型各异,具有先进设计理念的车站。2010年7月1日开始运营的上海虹桥车站已经成为连接航空、城际轨道、城市轨道和地面交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记者:韩站长,如果一个乘客坐高铁到了虹桥站了,他要选择其他的交通工具花的时间会有多少?

韩俊(上海虹桥站值班班长):一般的大概就在三五分钟,三五分钟到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实现零换乘。就是市内的交通基本上在几分钟里面就可以换乘其他的交通工具。最远到航站楼大概也不超过十分钟。

郑健(铁道部总规划师):铁路客站要以人为本综合体现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的要求。另外一个方面也得要考虑它建成之后如何地能够节能,如何能够环保,使得它的效益最大化。

记者:我发现刚才这么大一个大厅几乎就没有照明用的光,这个完全白天照明,就靠这种自然光吗,顶棚的?

韩俊:对。我们虹桥车站采用大面积无灯,就是不用灯,大面积采光。一般白天基本上候车室里面都不开灯。

记者:能够用吗?特别是冬天阴天的时候。

韩俊:可以,冬天的时候如果真的光线不够亮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上面那个顶棚,顶棚上面遮阳的窗帘可以自动地给它打开,然后候车室几乎跟开着灯。应该是效果差不多的。

解说:京沪高速铁路跨越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个省,连接了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它所经过的地区人口占到了全国的26.7%。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过程中面临不可避免的环境保护问题。

记者:京沪高铁在苏州一带穿越了阳澄湖,总长是5.9公里。阳澄湖盛产大闸蟹,而除了大闸蟹以外,往后边看,是一些围网养鱼场。对当地居民来说,养鱼、养蟹、养虾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而除了这种水产养殖业以外,阳澄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功能,它是苏州、昆山和周围乡镇近百万人口饮用水的来源地。这就要求在修建这条高铁的时候,阳澄湖的环境要得到最为充分的保护。京沪高铁的修建有了新的难度。

解说:王田兴出生在阳澄湖边,长年在阳澄湖上养鱼养蟹。当听说京沪高铁要修在阳澄湖上时老王最担心的是还能不能继续他的养殖业。

记者:周围这一片老百姓你们的居民大部分都靠养殖吗?

王田兴(阳澄湖蟹农):大部分靠养殖的。

记者:那这样的话,当时说高铁的时候,大家还是挺担心的?

王田兴:肯定有担心。

记者:你最大的担心是什么?

王田兴:担心那个水质污染了,螃蟹就不行了。担心这个。

记者:污染以后螃蟹会怎么样?

王田兴:污染严重的话就要死。

解说:周长军,京沪高铁土建六标五工区常务经理,负责跨阳澄湖大桥的施工。

记者:你们来的时候有没有听老百姓有这种担心的议论?在这儿施工,那我们养的鱼怎么办?养的蟹怎么办?

周长军(中交建设集团京沪高铁土建六标五工区常务经理):当时矛盾应该说很大,老百姓担心,非常担心。当时我们来以后,基本上有一个阶段就进不了湖。因为阳澄湖这个地带比较敏感,养殖区,再加上饮水源。

解说:为了保护阳澄湖的生态环境,建设方把原来的施工方案进行了重大的改进。

周长军:原来的设计方案是栈桥,在水中搭栈桥,搭完栈桥以后车这些施工机都在栈桥上走。后来我们通过方案比较和找一些专家论证,根据阳澄湖水质和湖里的具体条件,把这个方案改变了。怎么改变,把栈桥方改成筑坝围堰。

记者:筑坝围堰?

周长军:在水中筑两条坝,坝完把水抽出去,抽出去以后,在干地上施工,对水中变成陆地施工。

记者:这个有什么好处?

周长军:把一些污染变成可控。原来应该栈桥在水上比较开放,有些油污,一些施工机械设备,比较开放,随时都往水里头掉,不好控制。你要是把水中变成筑坝围堰以后变成陆地施工。另外一个相对说封闭一些,在坝里边施工。

记者:那就是这个坝围完了以后,施工结束了,这个坝还得拆掉。

周长军:对,再拆掉。

记者:那可是你在筑坝的时候包括在拆坝的时候,其实也会有一些建筑材料特别是沙石之类的也会有流失。这样的话比如说水变浑这种情况怎么避免呢?

周长军:是那样,一个是土没有外边来的土,利用湖中的土,湖中取土。

记者:湖里边自己的土。

周长军:对,避免外边来的土对湖水有污染。

解说:跨越阳澄湖的大桥共有5.9公里,施工用了三年的时间。三年中,阳澄湖的水质有没有变。老百姓的养殖业是否受到影响呢?

记者:你们有什么方法确认呢,就是说最后的水质没有对鱼和虾产生影响?

周长军:那个数据嘛,我们聘请清华大学和苏州大学水质监测,对这个数据对比,有数据。

记者:前后变化有多大?

周长军:基本没有变化,没有变化。

记者:三年前他们开始修这个东西,从那儿到现在你这个蟹的产量是增了,是减了?还是差不多?

王玉胜:产量没有影响。

记者:质量呢,能看出来吗?

王玉胜:质量还是差不多,跟原来还是差不多。因为没有什么变化,水质又没什么变化。

解说:到2012年的时候中国的高速铁路将会形成四横四纵的网络,到时候从北京到全国绝大部分的省会城市不到八个小时都可以到达。而相邻省会城市之间也会形成一到两个小时以内的交通圈。

记者:就拿青海的西宁做例子,过去这个青藏高原上的城市,只能用在那遥远的地方去形容。而如今坐火车不到八个小时就能到,它离你还远吗?

郑健:我觉得高铁改变的不仅仅是时空距离,同时它一定会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异地工作、异地消费、异地置业将成为现实。

乘客:比如说以前我们如果要到南京开会的话,早上九点基本上是很难赶得到。但现在的话基本上已经跟在上海工作是一样的。我可以早上九点准时开会,下午可以六点就回到上海,就是像一个正常的上下班。

记者:工作状态都发生变化了?

乘客:对,我觉得是改变了一个工作方式。

记者:那你觉得呢?在快了这么一个多小时,对你来说意义大不大,变化在哪?

乘客:最大的意义肯定就是因为在之前坐动车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感觉到长三角一体化,应该是说比我们之前光讲的口号来说已经有一个很落地的感受了。现在到南京,以前要四个小时,现在也是一个小时就能到没,确实感觉到真正的长三角的大城市群这个概念是越来越跟我们百姓的生活贴近了。

解说:近年来中国在高速铁路领域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12月7日,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是首次在欧洲以外的国家举办,通过本次大会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世界高速铁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高速铁路在全球的发展。

来源:央视《新闻调查》 编辑:杨鑫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