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和忠诚创造奇迹——写在全面夺取舟曲白龙江疏通胜利之际

作者:姚润丰、赵锋 来源:新华网
2010-08-31 07:30:31

挑战难题——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各方力量驰援舟曲,“挖、爆、冲”相结合的应急处置科学方案迅疾制订

坚决避免舟曲堰塞湖发生突然溃决,坚决避免遭受特大泥石流劫难的灾区群众和救援将士再次遭受洪水浩劫!

壅高的水位,淤积的河道……时刻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心。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李克强、回良玉副总理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

8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全面部署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工作,强调要科学制订方案,尽快安全处置堰塞湖,调集大型机械设备,加快清除城区淤泥,抓紧进行河道整治。要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防止次生灾害。

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两次来到舟曲灾区。温家宝总理强调,必须尽快处置好堰塞湖,疏通白龙江河道,这样才能降低被淹城区水位,也才能进行淤泥清理、开展灾损评估以及市政设施修复等工作。

不惜一切代价排除堰塞湖险情、疏通白龙江淤积河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坚定抉择,是灾区广大人民的殷切期望,是对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的重大考验!

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迅疾制订合理的应急处置方案,是摆在水利部舟曲堰塞湖抢险指挥部面前一道亟待攻克的难题。

8日凌晨,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主持紧急会商会,研究堰塞湖应急处置及危险区人员转移等问题,随后陪同温家宝总理迅即赶赴舟曲。此前,由水利部副部长刘宁带队的国家防总工作组乘坐早班飞机火速赶往灾区。

实地踏勘、连夜会商。对灾害的特殊性,在借鉴以往处理堰塞湖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到达舟曲灾区现场的陈雷、刘宁带领水利专家经过现场查勘,提出了“挖、爆、冲”相结合的堰塞体应急排险方案。8日深夜至9日凌晨,温家宝总理在舟曲主持召开会议,明确了“安全、科学、迅速”的堰塞湖处置原则,并审定批准了该方案。挖,就是利用大型施工机械对河道局部进行挖深,加大水位落差,尽快下泄湖水;爆,就是对影响水流下泄的局部阻水建筑物或水下较大的堆积体,实施水下爆破或定点清除;冲,就是利用上游洪峰刷深河流主槽,加大河流比降、落差,使上游洪水冲开堆积体,让堰塞湖水尽快下泄。

排险方案虽然形成,但专家也深知,舟曲堰塞湖应急处置工程工期之急、任务之重、难度之大,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十分罕见,没有先例可循,是一般水利工程不可比拟的。同时,还存在着天气变化等不可预测因素,为工程实施增加了无法预知的难度:

——河道淤积严重,堆积体构成复杂。堆积体中有泥石流、树木、房屋,甚至整栋楼房,形成了瓦厂桥、罗家峪、三岔口、三眼峪、城江桥等多个水上及水下淤塞阻水断面,清除难度很大;

——施工条件受限,150万立方米的堆积体基本都在水下,而且泥石流堆积区及河道两岸均为软基,大型机械必须通过路基箱等辅助工具进占后,再构筑丁字堰形成工作面,才能进行挖掘作业;

——淤堵河段水面宽阔,落差小流速慢,不利于利用水流冲刷淤堵河道,清淤疏通工作主要靠机械挖掘和局部爆破;

——清淤疏通作业既有挖方、又有填方,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会不断出现新的淤积,必须在两岸沿线布置大量挖掘设备,形成连续作业面,24小时不间断地挖掘,施工工程量巨大;

——当前正值主汛期,白龙江上游来水多,加之上游降雨形成的洪峰流量及水位变幅大,既增加了水下施工的难度,也对抢险救援人员的安全和施工进度造成较大影响;

……

时间不等人,上游降雨导致水位上涨可能随时发生险情!紧急关头,8月10日,国家防总从上海调运480块适合软基施工的路基箱。根据现场条件和作业要求,水利部前方工作组巧做方案,科学调度,合理分配:三眼峪工作面铺设240块,罗家峪、瓦厂桥、三岔口和右岸作业区各铺设60块,为大型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创造了有利条件,赢得了宝贵时间。

各路抢险队伍火速赶往舟曲。水利部紧急调集120多名水利专家和抢险突击队。武警水电部队从四川、青海、陕西抽调200多名操机手、80台(套)大型工程机械,千里大驰援,增援堰塞湖应急抢险工作。兰州军区某部工兵部队迅速架起一座浮桥,让挖掘机横渡白龙江,邱少云旅的大型挖掘机沿右岸展开作业……

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利专家和中国军队义无反顾地扛起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