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在舟曲县城滨江路,解放军战士对道路淤泥进行清除。当日12时,经过23个昼夜的连续奋战,白龙江堰塞湖排险以及河道清淤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舟曲县城实现全面退水,313省道恢复全面通行,为舟曲下一步的灾后重建创造了条件。新华社记者梁强摄
新华网甘肃舟曲8月30日电 题:用智慧和忠诚创造奇迹——写在全面夺取舟曲白龙江疏通胜利之际
记者 姚润丰、赵锋
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8月30日12时,湍急的白龙江江水沿着疏通后的河槽奔涌而下,堰塞湖上游存蓄水量全部安全下泄,舟曲县城受淹区域已全面退水,局部低洼处积水已完成抽排,被洪水浸泡了23天的美丽山城终于露出真容。
30日15时,从白龙江清淤疏浚现场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后,抢险救援三大任务中最为艰巨的白龙江淤堵河段清淤疏通工作取得决定性重大胜利,不仅彻底解除了对下游4个县区20个乡镇114个村15.3万人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而且为灾区群众重返家园、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及开展灾后重建创造了有利条件!
30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闻讯后作出重要指示,向参加清淤疏通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广大干部职工、工程技术人员表示诚挚慰问和崇高敬意!
浊浪翻滚,洪水归槽。英勇的中国军民,攻克了堰塞体方量巨大、结构复杂、水下作业和淤泥软基施工等前所未有的难题,让狼奔豕突的白龙江水终于按照人们的意愿流向所归。这场复杂、艰巨、紧迫的除险行动也创造了堰塞湖应急处置及河道清淤疏通的人间奇迹!
排山倒海——特大泥石流堵塞白龙江威胁下游十余万群众,处置难度之大超过想象
舟曲,这个西部小山城,一直籍籍无名,却因为特大泥石流一夜之间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8月7日23时,历时40分钟、雨量达97毫米的暴雨突袭了这个夜幕中的西部小城。8日凌晨,汹涌的泥石流沿着三眼峪和罗家峪两条沟道倾泻而下。转瞬之间,两条沟道及周边房屋被夷为平地。江水漫溢,泥浆满地,昔日“陇上桃源”变成了水上孤岛。
在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泥石流灾害后,当幸存的人们以为这场生死浩劫已经过去时,他们万万没想到:更大的洪水威胁迫在眉睫!
特大泥石流在夺去1000多名同胞生命的同时,150万立方米岩石等杂物堆积在白龙江城江桥至瓦厂桥之间长达1.2公里的江道内,致使白龙江舟曲县城段河床抬高约10米,形成堰塞湖,在十万舟曲人民头上悬挂了一把利剑,也给抢险救援的水利专家出了一道世界少有的难题。险情考验着水利专家的智慧和技术,检验着人民子弟兵的勇气和力量。
说是利剑,是因为泥石流形成的河道堆积物迅速壅高水位,在受阻江水淹没县城低洼地区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堰塞湖。而堰塞体却是成分复杂的泥石流堆积物,一旦突然溃决,将严重危及舟曲县城及下游10余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饱受创伤的灾区人民将雪上加霜。
说是难题,是因为泥石流滑坡体强行占据了近1.2公里的河道,抬高河床,厚度有9米到10米,超过正常堤防高度达五六米之多。更重要的是堰塞体成分比较复杂,既有整栋楼房,又有桥梁、树木、块石,还有很多的泥沙淤积。
水利部前方专家实地踏勘结果表明,与汶川大地震后由山体滑坡截江而成的唐家山堰塞湖不同,舟曲堰塞湖是因特大山洪泥石流淤积河道形成软基堵塞而成的堰塞湖,极为特殊,舟曲堰塞湖的处置比唐家山堰塞湖还要复杂!
与此同时,由于处在主汛期,天气不确定性因素很多,灾区强降雨的概率很大,随着白龙江上游水位的不断增长,以及地质灾害隐患的进一步暴露,应急处置的难度和风险也越来越大。
学校要复课、灾后要重建……紧急排除堰塞湖险情,加速河道清淤疏浚,保障县城退水重建,成为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以来抢救幸存生命之后压倒一切的头号任务,亿万人民的眼睛都聚焦到泥石流灾区这个极难处置的庞大堰塞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