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永定区委常委、统战部长向鑫谈旅游扶贫。
王家坪镇党委委员罗英俊在接受记者采访。
7月28日,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石堰坪村,风光优美,如诗如画。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
7月28日,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石堰坪村,山水秀丽,如诗如画。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
7月28日,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石堰坪村,百年古宅独具匠心。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
7月28日,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石堰坪村,风光优美,如诗如画。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
华声在线7月29日讯(记者 卢小伟赖泳源)致富终有日,扶贫正当时。在张家界市永定区,一些离城区较远的乡镇村寨和溪流山涧,正成长为新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观光休闲。
7月28日,湖南省第六届网络文化节之“旅游扶贫文旅兴县”全国网媒湖南行走访了永定区的石堰坪村、马头溪村等几个村寨。近年来,永定区规划编制了“沅澧山水”、“武陵民俗”、“峰林峡谷”3条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通过景区带村、产业带农户、公司+农户、农庄+农户等多种模式,三线建设,把旅游资源“地利”变成了贫困户脱贫发展的“红利”。
今年截止6月,永定区乡村旅游共接待游103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亿元,覆盖贫困人口4000人,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旅游扶贫成效显著。
打造旅游扶贫“54321”工程
7月28日下午,永定区王家坪镇石堰坪村,造型独特的古建筑群立于稻田水塘边,“楼屋客栈”“村部游客接待中心”被一片葱郁簇拥着,静待游客的到来。
2013年,石堰坪村古建筑群被国务院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石堰坪村的古建筑群和优美田园风光逐渐被外界所知。村里的精准扶贫工作,也搭上了旅游业这辆“新车”。
在张家界市永定区,还有很多像石堰坪村这样拥有独特自然人文资源的村落,分散在离城区较远的山岭里,环绕在天门山等核心景区周围。它们往往生态保存完好,但经济发展落后,老百姓手捧着“泥饭碗”变不成“金饭碗”。
如何不让青山“白”青、绿水“白”流?永定区委常委、统战部长向鑫告诉记者,为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永定区拿起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武器”。2016年以来,永定区把旅游扶贫工程作为全区“五大脱贫工程”之一,编制了《永定区旅游扶贫建设实施规划(2016-2020)》,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决定》和《永定区2016-2020年乡村旅游发展建设实施方案》。
向鑫向记者介绍,在张家界市“三星拱月、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中,永定区规划编制了“沅澧山水”、“武陵民俗”、“峰林峡谷”3条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决定以建设文化旅游重点县和大湘西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为契机,用5年左右时间,打造四条旅游扶贫产业经济带,用1亿元产业专项资金撬动300亿左右的社会投入,拉动20亿元旅游消费,带动1万人脱贫致富,打造旅游扶贫“54321”工程。以旅游优势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一批资源品位高、品牌形象优、核心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精品,增强贫困村内生动力和造血机能,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多种模式增加脱贫致富选择
采访团行走永定期间,在石堰坪村、马头溪村、马儿山村等地,处处都能感受到旅游扶贫开发的热潮。
马儿山村位于永定区尹家溪镇南面,地处张家界市西郊,为张家界西线旅游的门户村落。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409户,总人口1678人,为土家族聚居地,是一个具有深厚民族民间文化底蕴的小山村。“马儿山的龙灯”远近闻名。
近年来,马儿山村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关于“全域旅游”的号召,深入开展“乡村旅游”建设。
全面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马儿山水厂建设、村级主干道修建、村部活动中心新建项目。借助民营企业的力量,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
走进马尔山村,只见有种植水蜜桃的张家界双宝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有饲养马匹的张家界飞腾养马合作社,有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张家界马儿山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有解决村民农产品销路问题的张家界马儿山旅游产业有限公司,有致力于发展“乡村旅游”及“养生养老”产业的张家界美丽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等,均为马儿山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助力。
2014年,马儿山村接待游客数约8万人次, 2015年接待游客数达12万人次,2016年接待游客数超过15万人次,总营业收入突破千万元,既满足游客体验乡村的服务需求,也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至2016年底建档立卡户已脱贫63户,涉及200余名村民。
在石堰坪村、马头溪村等地,产业带农户、公司+农户、农庄+农户等多种旅游扶贫模式,同样开展得如火如荼。依托蓬勃发展的景区、客栈、特色餐饮、养殖基地、种植基地等多种涉旅企业,贫困户有着越来越多的脱贫致富选择。
向鑫说,下一步,永定区还将策划实施12个乡村旅游项目。作为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湖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永定区正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亮点扶贫模式,成为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