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养”出鲜莴笋?纯属谣言!(图)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6-04-28 09:59:00

农药“养”出鲜莴笋?纯属谣言!(图)

  莴笋叶中放入检测剂。

  商贩:没听过莴笋要靠药水“养”

  

  网络传言是否真实?27日上午,华西都市报记者前往成都天涯石菜市、益民菜市南苑店进行实地调查。

  在天涯石菜市场,一莴笋摊主王先生说,目前本地蔬菜大量上市,自己卖的莴笋来自彭州,“这几天的价格都差不多,很便宜的。”

  对于网上流传的莴笋生长需要十余种农药的传言,从事蔬菜零售5年的王先生说,“十余种农药?每种至少需要几十元,这样算下来种植一批莴笋,那成本得多高?根本不可能。”

  随后,记者走访多家售卖莴笋的商贩,对莴笋从小要靠药“养”起来的传言,他们的看法与王先生一致,“从没听过莴笋要靠药水‘养’。”

  而成都市农贸市场协会会长王书峰说,每年4月至5月,正是莴笋等蔬菜大量上市的时候,几乎年年这时,都有人翻出各式谣言出来“抹黑”莴笋。“目前,成都蔬菜零售终端市场,基本都配备有快检仪器,每天都要随机进行抽检。”王书峰说,他们从未检测出莴笋农残超标。

农药“养”出鲜莴笋?纯属谣言!(图)

  

  仪器显示农药残留达标。

  本报试验

  

  “农残”低于国标

  菜市取样检测“农残”在国家合格范围内

  到底莴笋是否农残超标,还得靠实验说话。27日上午,记者在市区多家菜市随机购买了3斤左右本地新鲜莴笋,带往位于成都锦城大道上的一家快检中心。

  10平方米左右的检测室内,四周由玻璃门密封。一张长条形桌面上,放置有30多个小型杯子,取样试管,以及一台农残快检仪器等物品。

  检测员边女士将记者带来的莴笋,用剪刀剪下叶子取样2克。

  边女士解释,“相比其它部位,一般叶子上的农残,会保留更久更多些。”随后,她将样品切成碎末,放入试验杯中,加入20毫升提取试剂后,进行摇晃。

  “接下来,要提取部分样品液,和酶共同放入比色皿中。”在等待15分钟后,边女士将该反应试剂放入快检仪器。

  15分钟后,检测结果出炉。“抑制率在6.1%,完全合格。”边女士解释说,国家的合格标准是抑制率50%以及50%以下,而记者带来的莴笋样品的农残快检结果,都远低于“国标”,“符合食品安全”。

  原标题:农药“养”出鲜莴笋?纯属谣言!(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