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编创人员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侧记
光明教育讯 4月23日上午九点,大型史诗话剧《雨花台》编创、演职人员与师生代表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国家一级演员、谷正伦扮演者马小宁,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副局长黄莹,南京市话剧团党委支部副书记童青华,部分英烈扮演者及昨日观看专场演出的师生代表四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在座谈会上,《雨花台》的编创、演职人员与学校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谷正伦的扮演者马小宁、郭纲琳的扮演者霍蓉,以及恽代英扮演者崔钟,介绍了自己对于话剧的感受以及话剧的排练过程,南京市话剧团党委支部副书记童青华对南京市话剧团的情况和《雨花台》话剧的排演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雨花英烈们的事迹给师生们以激励和思索,师生代表纷纷畅谈观影和观展感受。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王秀丽老师认为,话剧《雨花台》情节紧凑,扣人心弦,整个场面极为震撼人心。看了《雨花台》,终于理解了信仰的力量,这种信仰主要有两点,即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里的家国情怀。马克思主义是种子,传统文化是土壤,两者结合才迸发出这么大的力量。
“其实现在的学生不是很接受‘高大全’的形象,因为这会使人感觉到与我们有一种距离感。但《雨花台》塑造的则是一种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形象,而只有真实的形象才会有感召力。”法学院学生事务助理宛如锦老师在提到高校榜样教育力量时这样说到。宛老师表示,在如今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新青年”或许是我们每个师大学子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吴玥是国防教育宣传大使,通过《雨花台》的观看,她联想到寒假时自己在昆明探访30多位远征军老兵的经历。吴玥讲到,作为一名学生,为社会所能做的可能不多,但也要尽自己的最大的力量踏踏实实做到自己该做的,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身边更多的人。
来自政府管理学院的汤明月是学校校女子国旗护卫队的副队长,她提到,在看《雨花台》时多次都泪如雨下,感动于这些革命英烈们忠于信仰、抛弃生死的作为。“与其说他们信仰的是共产主义,倒不如说是相信一句话,那就是相信我们自己能够建设一个新中国,相信我们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挽救这个民族,为我们的子孙留一条路。”汤明月并不认可现在人们所说的“中国人没有信仰”,她认为我们中国人的信仰是无处不在的,“作为演职人员,他们的信仰就是对得起观众和演艺事业;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的信仰就是做好每一件小事;作为一所学校,对北京师范大学来说,信仰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还是一名国旗护卫队的队员,坚持训练就是我的信仰。只要我站在操场上,只要我穿上这身军装,我踢的每一个正步,我敬的每一个军礼,都要对得起‘国旗’这两个字。”她的这席话,引来了在座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黄莹副局长在发言中提到,“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雨花台》送到高校校园当中,让大学生去了解雨花台、了解雨花英烈,了解他们的故事、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精神。”雨花英烈事迹巡展与《雨花台》话剧巡演,所承载的不仅是弘扬雨花烈士的伟大事迹与革命精神,还包括启发我们如何在当今时代实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作为雨花台管理局的工作人员,黄局长表示自己不仅是雨花台的“守陵人”,更是“守灵人”。她希望能够探索新的传播方式,让烈士的精神能够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北师大党委宣传部刘长旭部长最后谈到,《雨花台》呈现的内容既有历史的真实,又有人性的真实,二者的结合令观众深受触动。演出的成功,折射出南京市委宣传部、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南京话剧团的社会担当与敬业精神,让我们看到红色话剧的新希望。“国不可以不救。他人不去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能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下真心救,则唯靠我自己”,恽代英烈士的这段名言,对今天90后的大学生们,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北师大开展了学习雨花英烈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将其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特殊党课,激励广大师生铭记历史,开创未来。希望北师大学子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担当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来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