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800余年剑阁民俗“大肉会”再开席

作者:高志农 来源:四川新闻网
2015-12-16 10:54:24

传承800余年剑阁民俗“大肉会”再开席

牛灯表演

  12月11日,农历十一月初一,剑阁县城北镇锯山垭村都热闹非凡,方圆数十公里的百姓以及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纷纷聚集于此,享受传承了八百余年的“大肉会”。

  位于剑门山区锯山垭的“大肉会”是全国独具特色的民间祭祀习俗,源于唐朝,起于明朝,盛于清朝。相传唐朝时,当地每年二月初三的“文昌会”和十月初一的“牛王会”,锯山垭村民都要祭祀神灵,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献整猪谢恩。祭祀后,每户分得一块重一到两公斤的熟肉,众人席地而坐分而食之。久而久之,慢慢形成了定例,至明朝时,逐渐演化成了民间习俗——“大肉会”。

  由于历史的原因,剑门“大肉会”曾一度中断。上世纪90年代重新恢复,并演变成包括干碟子(凉菜)、蒸菜和炒菜齐全的“全猪”筵席。其中,一块20公分见方,厚度过寸的方块形红白“大肉”,为餐桌上的重头菜。当地人认为“大肉”是敬过神灵的,多吃“大肉”就能得到神灵更多的佑护,故而餐桌上常常出现吃“大肉”比赛。

  传承人严桂先介绍,“大肉”要用“五花肉”制成,每块4斤重,在头一天就要下锅,加五味调料,慢火焖炖,约18小时后,才能“五味皆入,油腻自出,皮不烂,肉不流”,每桌放一小刀,切成8份,人均一块,入口“酥如豆腐”,不嚼即化。

  此次“大肉会”当天,就用年猪6头,摆席102桌,除了主菜“大肉”,还有凉拌肉、粉蒸肉、炖肉等23道菜。

  据悉,如今的“大肉会”已逐渐发展为集祭祀、农贸交易、旅游为一体的民间盛会,每届将举行三天。2013年,剑阁“大肉会”被列入广元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申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大肉会”申遗存在的一些问题,广元市农业局、剑阁县纪委、城北镇将合力帮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道路难走、场地狭窄及周边配套设施及产业布局落后的问题,加快锯山村脱贫致富,让“大肉会”成为川北地区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民俗文化。(高志农)

传承800余年剑阁民俗“大肉会”再开席

慢火焖炖

传承800余年剑阁民俗“大肉会”再开席

“大肉”起锅

传承800余年剑阁民俗“大肉会”再开席

“大肉”上席

传承800余年剑阁民俗“大肉会”再开席

“大肉”上席

传承800余年剑阁民俗“大肉会”再开席

切块分食

传承800余年剑阁民俗“大肉会”再开席

品尝“大肉”美味

传承800余年剑阁民俗“大肉会”再开席

品尝“大肉”美味

传承800余年剑阁民俗“大肉会”再开席

吃“大肉”比赛(吃完一大块奖励10斤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