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改变青年生活之爱情篇:网络爱情照进现实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4-12-08 15:43:01

网络改变青年生活之爱情篇:网络爱情照进现实

  来自伦敦的街头摄影师 Babycakes Romero 拍摄了一系列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的照片,无处不在的“低头族”反映出人们对智能手机日益增加的依赖。Babycakes Romero 的作品强化了环境中相共处的人们之间的疏离感,仿佛一座无形的数码高墙横亘在面对面的朋友、亲人、情侣之间。 图片来自网络

  相守篇:君心我心,千里传情

  小李和现在的男朋友曾经是高中同学,到现在认识已经十年了。高中的时候,两个人几乎每天都见面,联系也比较多,后来上了大学,就变成了异地恋,那个时候除了电话就是短信,所以电话费一直居高不下。“要说互联网对我们的影响,好像在不知不觉中真的便利了很多。大学的时候宿舍里人多,为了不影响他人休息,基本上很少用电脑聊天什么的,还是通过电话比较多。但后来随着手机功能越来越多,微信和QQ都可以视频可以语音,异地恋也不再遥远。”小李说,现在身边有很多单身的朋友通过互联网交友,也有些成功走到一起的案例,足不出户也能找到知心人,互联网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呢。

  现已在美国嫁作人妇的在读博士生左左也这样告诉记者:自己和先生结缘也是一半源于网络:她在自己一个高中同学的qq空间上留言,自己的先生正好时这位同学的大学同学,循着她的文字找到了她的空间,随后展开了两个人的缘分。相识不久,当时还是她男友的先生就去了美国留学,那时她还在国内读研。所以两人的感情就依靠互联网来进行维系。固定时间语音视频,转眼两年。左左成功申请去美国留学读博,两人在国外永结秦晋之好。

  即时通讯的发展,让古代异地恋人们望眼欲穿的“鸿雁传书”变成了立等可见。这种影响难以数计。另一方面,随着手机端浏览量超过pc端,越来越多的人被称为低头族,“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面前,你却在看手机”成了都市的一个新怪象,“网友成了朋友,朋友成了网友”的现象不绝于耳,不少在一起的青年夫妇,下班后就各自看手机刷微博、朋友圈之后就睡觉也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物理距离的拉近在某种程度上反倒加剧了心灵之间的距离。这种现象带来的问题同样不容小觑。

  专家视角:平台广阔,增进感情根在投入

  针对互联网对青年爱情生活的影响,心理咨询师张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移动电子时代快速降临,它一方面为扩大人们的社交情感范围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另一方面,也为人与人的亲密情感沟通树起了壁垒、拉开了距离。

  一方面,移动电子客户端,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兴起,大大满足了人们自由选择和自由支配的掌控欲望,什么时间与什么人联系,都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的约束,甚至不需要语音环境,即便在开着无聊会议的同时,也可以与某地的某人联络感情,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用文字传递给对方。这确实加强了人们的交流频率,从某种意义上促进了社交友谊的迅速升温,搭建起了更广泛的人际平台。

  另一方面,电子沟通方式越多,越容易替代甚至关闭人们的亲密沟通通道。在心理学的沟通效果论中,有这样一条公式:沟通效果(100%)=语义信息(3%)+非语义信息(97%)。可见,在促进人们情感发展的各类沟通中,非语义信息(如语音、语调、面部微表情、肢体语言等)所起到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并在情感互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人们都沉浸在扩大社会交往范围的时候,亲密沟通被冷落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为解决家庭沟通问题而进行咨询的主要原因。其实,打开亲密关系隔阂的最有效方法,不是长时间的全程陪伴,而是全情投入的点滴关注。

  互联网为青年爱情生活带来的影响虽然巨大,但是身处其中的青年却不该被这种形式所累,在全新的web时代,期待用更完备全面深入的方式谱写爱之赞歌。 (记者 任竟慧 吕芮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