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记者张静报道10月20日,记者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了解到,“子午工程建设成果”获得2014年度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作为参建单位获奖。
子午工程是“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工程”,是中国空间科学领域开工建设的第一个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是子午工程民口应用的重要窗口,是民用预报服务平台的承制单位,组织空间天气业务应用平台的设计、改进和相关软件开发,并利用子午工程数据进行应用服务的关键技术研发。
“子午工程民用预报服务平台是子午工程研究和预报系统中预报服务分系统的两个平台之一,是子午工程数据民用应用和服务的重要出口,可为利用子午观测数据进行空间天气的预警预报和相关服务提供基本的设备和工作平台。”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主任张效信表示。
记者了解到,子午工程民用预报服务平台按照数据传输和存储管理、加工处理、产品服务以及信息反馈四个逻辑层次分为数据接口和数据库、产品生成、预报、服务与评估四个子系统。“这个平台通过网络设备、计算机/服务器与存储设备、大屏幕会商支撑设备等重要平台设备的建设,以及各种应用服务子系统和相关软件,实现子午工程数据接口和数据库、产品生成、空间天气预报、产品服务与评估等功能。”该平台的负责人之一宗位国介绍,“为保证软件在合理权限下运行,民用预报服务平台首先要求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民用预报服务平台除了收集子午工程观测数据以外,同时对互联网上的国际空间天气数据进行采集。”张效信补充说道。目前,在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船、嫦娥系列卫星发射等重大航天活动中,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利用该平台的空间天气保障服务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正是由于子午工程民用预报服务平台的建设,我国空间天气预报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促进了我国通信、航天和航空等部门与空间天气的联系。张效信表示:“我们将不断完善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空间天气与教育科研、气象海洋环境救灾、能源电力、保险商业等部门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