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起,铁路违章乘车旅客信息纳入地方个人信用信息系统的地区将由原来的上海、浙江扩大至安徽、江苏,覆盖整个长三角地区。(来源:8月27日新华报业网)
铁路违章乘车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个话题从违章者与铁路站、车工作人员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到如何钻规章制度的空子,再到如今人们把这种行为与诚信相联系。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人们对违章乘车态度的变化和观念的进步。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自古以来恪守诚信就是衡量一个人行为、品质和人格的标准。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关注“诚信”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缺乏诚信的阴影。从假烟、假酒、假文凭到假帐、假币、假政绩;从股市造假到企业之间的“三角债”;从剽窃他人科研成果到足球场上的“黑哨”;从普通人恶意消费透支到乘坐交通工具不买票,弄虚作假,投机取巧,被发现了还理直气壮、百般抵赖。凡此种种,失信的浊流,象瘟疫一样呑蚀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为了弘扬诚实守信的文明新风,倡导凭票乘车的良好行为,铁路有关铁路局制订的《违章乘车旅客身份信息采集和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对持伪造、涂改车票乘车的;持借用、冒用、伪造、涂改的学生证、残疾军人证、伤残人民警察证、残疾人证等购买须凭证购买的车票并乘车的;无票乘车或越席(级)乘车,经站车工作人员查实,仍拒不办理补票手续的违章乘车旅客进行个人身份信息采集,提供给地方政府征信机构、纳入有关个人信用信息系统。
这是铁路部门第一批将旅客违章乘车与征信系统相联系的地区,此举虽然目前仅在长三角地区施行,但却是建立诚实守信的价值准则的良好开端,对交通运输部门,甚至整改服务行业面对和解决失信行为都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一次逃票可能造成信誉受损,逃票者将为此付出高昂的信用代价,不良信用记录可能会影响市民申请信用卡、贷款买房、购车、升学、求职、评奖、出国留学等。随着管理制度的陆续出台,地方政府征信机构纳入有关个人信用信息内容的不断完善,必将使失信者在文明社会寸步难行。(黄怀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