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日电(记者樊曦)8月30日晚,成都至北京中联航KN5216航班上,机舱内有乘客吸烟被空中安全员发现。后因天气原因,飞机备降太原机场。几名乘客在飞机舱门边吸烟被其他乘客发现。有乘客要求重新安检,但机长决定继续飞行。
在安全问题上,一丝一毫的疏忽都可能酿成大事。无论是哪个机场、哪家航空公司,即使是低成本航空公司,也不能在安全问题上“打折扣”。这需要机场安检提高技术手段缜密检查,机上乘务人员严格执行安全规定,也需要广大乘客的共同维护和监督。须知飞行安全关系到机上所有人员的身家性命。
民航的安全制度不可谓不严,但保证飞行安全不能仅仅停留在制度上,必须切实执行。中国民航所有航班全程禁烟,包括电子雾化器,且不能随身携带火柴、打火机等,这是明令禁止,也是众所周知的。
KN5216航班抽烟事件,一是反映了有关机场安检不到位,火柴竟然被乘客带上了飞机。二是机上人员安全意识还不够强,中途备降,旅客还能在舱门口客梯车上抽烟。虽然机上人员予以制止并没收了香烟火柴,但还是造成了安全隐患。其他乘客对此不满并投诉,也是合理且正当的。
安全无小事。民航局有关领导要求,民航运行单位要切实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增强自身安全运行管控能力。民航各级行政机关要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责任,增强安全监管能力。同时,加快推进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黑名单”制度建设,使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记录不好的人员在民航没有立足之地。
今年以来,国际上民航事故接二连三,民航系统一定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飞行安全制度再严密,关键还是要人去落实。今年上半年,中国民航共完成运输飞行363.4万小时、160.4万架次,旅客运输量1.86亿人次。安全制度要落实到每一个航班,每一个小时,才能保证亿万乘客的安全。